官。
與此同時,奧地利自由陣線於3 月11 日發出一份備忘錄,說明它的組織和活動情況,建議允許奧地利招募一個兵團,參加聯合國家一邊作戰。這個建議顯然因提得太遲而未能實現。總之,備忘錄是在4 月底才送到倫敦的。
然而,所有這些活動同其他許多國家的活動相比,仍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國為在那些國家,有了盟國人力物力的滲透,能夠建立起具有高度組織性和作戰實力的部隊,相形之下,奧地利不免處於劣勢。1944 年9 月,科德爾·赫爾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警告奧地利說,奧地利要作出可為盟國考慮的貢獻,幾乎沒有什麼時間了。一個月以後,喬治·弗蘭肯斯泰因爵士從倫敦作了廣播,呼籲國內同胞“開啟鎖鏈”。甚至在1945 年3 月,艾登還對下院議員說,奧地利作為納粹德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地位是“相當特殊”的。“不可想象”它能夠和被解放的國家或盟國的領土相提並論;問題已經再三表明,在最後處理時,必須考慮奧地利本身對推翻納粹主義所作的貢獻。他想提醒奧地利人民,時間有限了。然而,他趁機重申英國政府的希望,即應該重建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奧地利。因此到1945 年3 月,即解放前夕,盟國的對奧政策仍然不是完全一致的。的確,佔領區的劃分已在歐洲諮詢委員會內確定了大體輪廓,關於管制機構的協議也確定了主要條款。但是,如前所述,在7 月份之前,兩個協議都沒有簽署。不管怎樣,莫斯科宣言中所暗示的矛盾並未消除,即使矛盾所產生的整個影響暫時還不明顯。
第二章 解放
第一節 從東部解放
1944 年6 月和7 月丘吉爾提議盟軍在亞得里亞海的頂端登陸,羅斯福沒有表示同意,而1944 年10 月丘吉爾在莫斯科的時候,斯大林卻一反他往常對西方國家在巴爾於半島地面作戰信心不足的態度,強烈主張西方盟國應在亞得里亞海的頂端登陸,向維也納挺進。這倒是具有諷刺意味的轉折。
這時蘇聯軍隊距離柏林的路程比盟國軍隊要遠得多,而且在波蘭遭到了嚴重的堵擊。此外蘇聯統帥部似乎相信,德國人因為仇恨俄國人,他們會在東線集中一切防禦力量,情願讓西方侵入德國。看來切斯特·威爾莫特的看法不是沒有道理的,他認為斯大林希望透過這一建議把足夠的德國兵力引出中歐和巴爾幹前線,以便紅軍向柏林和維也納挺進。可是在這一年的年底,德國人在阿爾登山脈發動了進攻,有效地把西方國家的進軍推遲到2 月份,致使整個前景改觀。那時東線蘇軍進展得非常快速,離維也納只有八十英里,離布拉格只有一百二十英里,離柏林只有四十五英里了。2 月15 日,蘇軍挫敗了德國在布達佩斯的最後抵抗。此外,美國反對動用駐紮在西歐以外的美國後備軍,再加上鐵托拒絕接納英軍,這就使得在亞得里亞海的頂端大規模登陸的問題成為泡影。總之,此時的形勢發展已使原來要協助蘇軍挺進的想法變得沒有必要了。3 月份的一段時間內,德國人在匈牙利巴拉頓湖的東方和東北方展開猛烈反攻,欲解布達佩斯之圍。可是到3 月16 日,這一軍事行動已經損耗了德軍的兵力。俄國人迅速予以反擊。在月底之前,他們已經越過奧地利邊界。4 月4 日傳出訊息,說蘇軍的裝甲前衛距維也納已不到十二英里。四天後(4 月8 日),奧地利首都被圍。就在這一天,莫斯科電臺廣播了“蘇聯政府關於奧地利的宣言”。這一宣言根據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來看,具有頭等重要意義。(宣言說),奧地利人民與德國境內的德國人不同,他們是“反抗德國人把他們疏散”和“歡迎紅軍解放奧地利的”。
宣言又說,蘇聯政府不打算佔領奧地利的任何領土,或改變奧地利的社會秩序。蘇聯政府烙守保證奧地利獨立的莫斯科宣言,將把宣言變為現實,支援在奧地利根除納粹統治與重建民主條件和民主制度。這一宣言發表後,托爾297 布欣元帥立即向奧地利人民發出呼籲,要求他們儘可能在備方面協助紅軍,同時保證不觸動“個人權利、奧地利公民的所有權、私人社團以及屬於私人的財產”。呼籲書繼續說,在奧地利人民自己“透過民主方式”重新建立奧地利當局之前,將由紅軍任命的臨時市長行使民政職權。行政人員將從當地居民中挑選。呼籲書以這樣的詞句來結束:“用你們自己的功績為奧地利的解放作出貢獻吧。你們這樣做就會加速全面解放,重建奧地利的自由和獨立。”
在4 月13 日維也納陷落前的五天苦戰和在其後蘇軍佔領的最初幾週中,奧地利人對於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