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遣幻髦塹摹R虼耍�菔筆裁詞亂裁揮兇觶�」苊藍砈焦����渚痛�詈妥飩枵�裎侍獠歡轄換煌飩徽棧帷�
隨著時間的推移,同俄國達成任何協議的機會迅速暗淡下去了。1946年7月18日,杜魯門宣佈,他不打算要求國會在當前的這屆會期裡提高進出口銀行貸款的限額,這一決定有力地排除了在1947年以前給予俄國一筆貸款的任何可能性,因為該行已經把它的全部資金差不多都貸出去了。1946年10月,美國再次邀請俄國人為結算租借帳目開始舉行談判。10月26日,斯大林在接見一個美國新聞記者時,對“俄國是否還有興趣想從美國獲得一筆貸款”這個問題作了肯定的答覆。但是俄國卻很頑固地希望取得一筆沒有附帶條件的貸款,而美國則同樣頑固地堅持:任何貸款都必須作為一項全面經濟解決的——部分。隨著兩國之間政治關係的日益惡化,任何一方的立場都不可能指望會有所改變。因此,俄國只好不要貸款,而美國則眼看著全世界根據自由的原則進行國際貿易與金融匯兌的希望逐漸消逝在外界的黑暗中。
不過,我們必須再一次留神不要言過其實,說經濟和政治政策的新陣線已經迅速產生並且涇渭分明。美國政府中有些重要人士繼續希望,儘管發生了這一切,還是有可能同俄國人達成一種諒解。當馬歇爾國務卿於1947年6月提出他那著名的由美國給予歐洲經濟援助的建議時,他並沒有把俄國和東歐排除在外。誠然,在隨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有人問到他時,他很明白地把俄國也包括在可以接受這種援助的國家之內。可是俄國拒絕馬歇爾計劃,這才決定了東西方經濟和政治的對立。在那以前,儘管一次接著一次的行動迫使美國人愈來愈明確地公開反對俄國,美國人卻還是躊躇不決而且抱有希望。
在對日作戰勝利日以後的七個月裡,盟國之間的真摯友誼中相當明顯地出現了忽冷忽熱的局面。外長會議在倫敦舉行的第一次會議(1945年9月11日…10月2日),並未確定同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芬蘭簽訂和約的原則,而是陷入僵局,不得不休會,表面上是由於程式問題,其實是因為俄國對東歐和遠東的政策同英美的政策發生了牴觸。為了力求開啟僵局,美、英、俄三國外長從12月16日到26日又在莫斯科舉行會議。在那次會上,貝爾納斯提出,在決定佔領日本的政策中,俄國應起一定的作用。俄國人作為報答,同意作出某種姿態,以滿足英美在東歐的要求。會上還商定關於同義大利以及同俄國在東歐的衛星國締結和約的程式,因而看來掃除了障礙,有希望恢復盟國之間比較真誠的合作了。
可是這種誠摯的關係不久又惡化了。波斯政府於1946年1月率先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一項爭端,指控紅軍未從波斯北部各省撤出。英美支援波斯的申訴。俄國人作為對策,則指責英國在希臘和印度尼西亞的政策,並支援敘利亞由於英法對地中海東部諸國的軍事佔領而提出的抗議。儘管外長們在12月舉行的莫斯科會議上達成妥協,但那項妥協卻頂不住這些事件所激起的猛烈的宣傳戰。旨在使三大國的政策和行動步調一致而作出的努力,變得日益支離破碎,相反,彼此在聯合國的論壇上互相責罵,從而使雙方越來越難以合作與妥協了。
然而,在波斯、希臘、印尼和地中海東部諸國的這些最初的爭論平息下去後,1946年3月間似乎出現了暫時緩和的現象。雙方在確定德國工業水平的問題上達成了協議,這標誌著四大國在對德國制定共同政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在1946年3月和4月間,俄國軍隊撤離了波斯和滿洲,這一行動消除了引起摩擦的重要根源。但是,這些行動並非出於雙方意見基本一致。俄國政策的直接目標仍然幾乎到處同英美政策的目標相矛盾。這個局面在雙方就和約問題盡力協商時變得很明顯,當時這種努力幾乎毫無成效,以致不得不在1946年4月25日再次召開外長會議。
外長會議的第二次會議同第一次相比,有一點重大的區別。由於美國國務卿堅決主張公開外交,嚴格保密的做法被放棄了。結果,外長會議上的講話和辯論變得象在聯合國已經常見的那樣,成為專門對公眾(尤其是國內人士)進行的宣傳。在這種情況下,要認真致力於透過妥協來達成協議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從1946年4月底起,正確的看法似乎是,承認大國之間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抗衡代替了早先的力求合作,宣傳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外交,國際關係的中心從會議桌上轉向互相抗衡的四大國管制德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