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採取這一步驟。他補充說,他是設想蘇中協定將會在蘇聯參戰以前簽訂而提出這項建議的。杜魯門和貝爾納斯不想使自己處於正式要求俄國人違反他們和日本所訂協定的那種境地。事實上,貝爾納斯後來說,要是俄國人乾脆決定不介入,他倒會感到滿意的,因為如果他們參加進來,他擔心在滿洲會發生什麼事情。自從雅爾塔會議以來,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美國人已開始意識到日本的資源已消耗殆盡;此外,這時美國已擁有隨時可供使用的原子彈。經過華盛頓政府成員的討論以後,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即呼籲蘇聯履行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的義務和尚未批准的聯合國憲章第一○三條規定的義務。這樣,道義和權術得到了妥協,良心也過得去了。而俄國人在這麼晚的時候還表示出明顯的躊躇和疑慮,這可以說是反映了俄國人頭腦裡還存在著懷疑,他們懷疑杜魯門是否真的打算讓俄國人得到羅斯福在雅爾塔所許諾的戰利品。如果杜魯門不打算尊重羅斯福的許諾,俄國人現在知道他們可以迫使日本拿出羅斯福已許諾的一切東西,也許還可更多些,作為他們同日本保持和平的代價。他們也許從來也沒有認真考慮過為日本進行調停,更談不上以任何方式幫助日本了,因為他們希望看到日本被打垮。他們也不希望在這時候同美國發生任何公開的衝突,因為考慮到自己已被削弱到筋疲力盡,這樣做可能危及自己在歐洲的既得利益。所以,如果能使美國同意他們得到他們想在遠東得到的東西,這將是滿足他們的利益的最好辦法。因此,當杜魯門和貝爾納斯在道義上和法律上贊同斯大林提出的對日本進行背信棄義的進攻時,斯大林感到滿意。而日本現在已是一個受了重創的國家,它正在懇求和平,除徹底投降外任何條件都肯接受。如果希特勒在1941年或1942年決定性地擊敗了蘇聯,東條或許也會抓住這個機會在遠東進攻蘇聯的,但是,他是否會象俄國人在1945年那樣,把向一個遭難的鄰居背後戳一刀的行為裝扮得如此神聖呢?這是很可懷疑的。
7 月30日,佐藤再次拜會洛佐夫斯基,談到波茨坦公告,對他說,要日本無條件投降是辦不到的;但是,假如日本的體面和生存能得到保證,日本準備“以重大的妥協條件”結束戰爭。他還比以前更加明確地宣佈,日本準備為蘇聯的調停付出高代價。但是洛佐夫斯基只回答說,鑑於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還在柏林,現在還無法給予答覆。於是佐藤便預先通知他的政府,波茨坦公告的發表可能已使要求蘇聯調停的一切希望都化為泡影了。
波茨坦公告使日本主和派感到寬慰,因為這個公告表示投降以後畢竟還有和平條件,日本不致遭到完全無情的對待。7 月27日,最高作戰會議在東京開會討論波茨坦公告的條款。外相指出,同盟國雖然仍要求無條件投降,但事實上他們還是提出了有條件的和平。因此他表示贊成接受,並告誡他的同僚們,如果拒絕同盟國的要求,將給日本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天皇本人也宣佈,他認為這個公告在原則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軍隊首腦們堅決反對接受。他們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考慮到,接受這個宣言就意味著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解散日本車隊,軍人的勢力就此完結了。陸軍勉強同意發表這個公告,但是須刪去其中有關允許日本軍人回到家鄉過和平生活和從事生產的詞句,以及那些據他們說公眾知道以後將危及國民士氣的其他詞句——這是對日益增長的厭戰情緒的意味深長的註解。軍隊首腦們堅持政府應該發表一項宣告堅決拒絕同盟國的要求。東鄉反對任何這樣斷然的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達成了那種常見的妥協。最高作戰會議同意等待蘇聯方面對他們要求調停的呼籲的明確答覆,在這以前,將不對同盟國作出答覆;同時日本報紙得到指示,要把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壓到最低限度。陸軍對此決定還是不滿意,並繼續迫使鈴木拒絕接受。看來鈴木是同情他們的,因為他畢竟是一個海軍大將,無疑,他和他們一樣覺得波茨但公告的條款是令人厭惡的。不管怎樣,據報道,他在7月30 日對記者們說,日本將不理睬波茨坦公告,將“按既定方針把大東亞戰爭進行到底”。記者援引他的話說,波茨坦公告只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鈴木的講話發表在國內報紙和被佔領國的日本報紙上,加上一些軍方發言人的點綴性文章,說波茨坦公告是同盟國的厭戰情緒的徵兆。《昭南新聞》(1945年7 月30日)甚至宣稱:“如果敵人想結束戰爭,那麼,讓他們向日本投降吧。認為日本會向他們投降的想法是荒謬的。”
鈴木的錯誤判斷和陸軍在宣傳上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