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部分(3 / 4)

衡要素,因之如果蘇聯使芬蘭的這種地位發生任何變化,則將影響到俄國同瑞典關係的基礎。11月2日,向莫斯科遞交了一份關於這一內容的官方政府公報。

在蘇芬戰爭爆發的時候,瑞典的中立第一次經受了十分嚴峻的考驗。對阿蘭群島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已被否決。至於瑞典的總的態度,對“中立”這一字眼的使用是小心迴避的。“尚未發生任何情況使我們要改變開始以來所採取的態度。”但是人們感到,國際局勢使瑞典有必要建立一個更加穩定的政府,於是,在12月14日,一個由各主要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宣告成立。在那天之前,外交大臣散德勒因反對瑞典在阿蘭群島的政策而辭職,受命繼任他的遺缺的是一位職業外交家克里斯田·根瑟。新政府在向瑞典人民釋出的一項公報中提到了蘇芬戰爭的爆發,並對芬蘭所處的困境表示深切的關注。但是,他們同時又強調說:“我們在言論和行動中要遵守必要的審慎態度,以免給政府的工作帶來更多的困難和危險,”這是“我們大家和每個人的民族義務。”這一“精神上中立”的要求,是重申首相於10月12日發出的呼籲,同時也顯示了對德國人的種種要求無可奈何的屈從,德國人的種種要求在戰前即已開始,而在大戰爆發後則壓力越發加劇了。必須說明,大多數瑞典人民在整個大戰期間對於政府的這一要求是始終服從的,其結果正如特爾斯特呂普所寫的:“早就出現有一種遠離現實的、不健全的中立空想,它提出這樣的意見,譬如說戰爭實際上與我們毫不相干,中立國在道義上遠遠勝過那些捲入戰爭的大國。”當一些報紙不理睬這一“完全中立”的要求時。政府卻還是設法強制實施它。此外,對一些以“攻擊口吻”表示反對“一個外國強權”的報紙,政府提出了幾起訴訟。起初,這類訴訟的矛頭只是指向共產黨報紙;但是,1939年12月,著名新聞記者蒂爾·內爾曼由於在民主報紙《挑戰報》上發表了攻擊希特勒的文章而被判監禁三個月。1940年。政府草擬了一項在戰時或在有戰爭危險的時期嚴重影響新聞自由的法令;按照該項法令,一些違禁的個別報紙有時被沒收了。這項法令於1944年廢除,關於廢除該項法令的決定於1945年得到了次屆議會的批准。

然而,瑞典政府儘管憂心忡忡,想避免發生任何可能得罪某個大國的事情,但並未使他們停止向芬蘭提供一切軍事以外的援助。12月7日,瑞典和斯堪的納維亞其他國家一起公開發表宣告,鼓吹國聯應當採取措施以促成蘇聯和芬蘭間的和平談判。但是,當國聯於12月14日譴責俄國對芬蘭的行動時,瑞典代表恩頓卻在代表全體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發言時發表了一項宣言,對於可能採取制裁的問題表示有所保留。可是,與此同時,由於國聯宣佈俄國為侵略國的決議,並指令向芬蘭提供那種符合瑞典人民自然傾向的援助,瑞典援助芬蘭——特別是在人道主義範疇——的願望卻得到了加強。事實上,要求站在芬蘭一邊進行積極干預的呼聲到處可以聽到,但德國馬上就毫不含糊地指出,這種做法將被看作是對德國的敵對行動。因此,瑞典政府不得不將其採取的政策侷限於所謂的那種“非交戰國的干涉主義”的範圍內。瑞典罄其所有的武器彈藥供給芬蘭使用,准許芬蘭招募志願軍(這樣便為芬蘭的防務增加了約九千名全副武裝的軍事人員);並於1940年1月,象挪威一樣,同意了盟國提出的准許戰爭物資過境運往芬蘭的要求。如果需要證明的話,從全國老百姓所蒐集的衣物和貨幣足以證明芬蘭的事業確實就是整個瑞典的事業。事實上,瑞典在第一次蘇芬戰爭中的態度可以公道地說足以同在1940年到1941年間美國大力支援英國時的非正式參與全面戰爭相比擬。瑞典也採取了某些加強防務的措施,譬如,1939年12月2日,加派部隊開往北方、哥得蘭以及沿岸的築壘地區;同時在一些領海水域內佈雷。

俄國於1940年1月就瑞典報紙和人民的態度所提出的正式抗議遭到了堅決的拒絕,其主要理由是:蘇芬衝突已在瑞典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瑞典無論在歷史上或文化上都和芬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親善聯絡,瑞典自由獨立的新聞界也反映了芬蘭應繼續保持一個自由而獨立的芬蘭這一普遍的願望,瑞典的照會也說,俄國人對瑞典向芬蘭主動提供援助的範圍所提出的異議是過分誇大了,照會並拒絕接受另外一些關於向芬蘭出口物品等所提出的抗議,認為是不合理的。不過,事實上瑞典那時對芬蘭的援助至少就軍備而言已達到了這種程度,在專家們看來都認為已危及到瑞典本國的安全。瑞典在戰爭爆發前就開始向芬蘭提供軍需物資,而到19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