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2 / 4)

巨大的斯科達兵工廠運來了機槍、部分榴彈炮和其他重炮。1937年國際制裁解除之後,義大利在裝備和訓練阿富汗空軍方面同英國展開了競爭。但阿富汗政府獲得的最巨大的援助則來自德國。德國政府願意承擔對一個幾乎不能提出,或者甚至無法提出確實償還保證的國家提供長期貸款的風險。他們給新創辦的紡織廠、水力發電廠提供高階機器,並且派遣艱苦耐勞、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前往安裝。他們建造橋樑並指導修築公路。在各類技術性工業方面,他們同阿富汗人合辦了一個聯合公司。作為交換條件,他們接受阿富汗的原料,併為這些原料尋找歐洲市場。納粹分子在其他方面也煞費苦心地討好阿富汗人。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阿富汗的曲棍球隊和幾位高階官員居然成了德國政府的座上客。他們親眼目睹德國人所炫耀的效能和力量,回國時猶感到眼花繚亂。1938年,從柏林至喀布林每週一班航空線的開航,使阿富汗人得以首次與歐洲建立直接聯絡,這也給德國在效能和友誼方面帶來日益增長的聲譽。

因此,1939年戰爭爆發時,阿富汗政府感到處境為難。它的工業發展和重整軍備計劃正進入全面鋪開階段。向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訂購的大量材料已經運到,但還有許多要運來。紡織廠的工程僅完成一半,水力發電設施缺乏主要部件。而且存在著有槍無彈或有彈無槍的情況。要與德國斷交,那比什麼都要糟糕,至少要等到新近訂購的貨物全部交貨後再說。且不論政府的政策,阿富汗人民的心裡也絕不願與發生衝突的任何一方結盟。他們的傳統敵人英國和俄國,即使說還沒有同他們處於交戰狀態,也所差無幾了。在英俄兩國中,他們更擔心的是俄國人。儘管他們看到英國人哪怕遭受一些挫折都會幸災樂禍,他們卻也害怕德國人取勝,如果這意味著俄國人也贏得勝利的活。同時,德國協助他們國家的發展已在阿富汗的大多數階級中產生了親軸心國的感情。然而這一切僅僅是情感而不是政策,而且也不大可能發展成為政策,如果英國能通情達理地行事的話。阿富汗政府在緊急時期,同別國一樣,必先考慮本國的利益;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儲存自己,並儘可能繼續貫徹其對外政策,旨在使他們從事於國內發展工作的同時,維持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因此,他們宣佈中立,並盡力保持中立。他們眼前最擔心的是俄國。他們驚恐萬狀地注視著俄國軍隊開進波蘭以及蘇聯政府對待巴爾幹各國和佔領比薩拉比亞的方式。他們不問這些行動的防禦價值,而對蘇聯政府一旦決定與德國禍福相共後可能向他們提出同樣要求,感到憂心忡忡。

由於這方面的威脅越來越小,阿富汗人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歐洲戰場。德國人對阿富汗的宣傳有增無已。1940年春,有一些德國工程師訪問喀布林,這似乎表明他們的政府著眼於未未的發展,正把通向東方的道路保持暢通。接著德國在西歐戰場節節勝利,法國遭到蹂躪,德軍長驅直入到達了英吉利海峽口岸。德國駐喀布林公使宣佈希特勒將於8月中旬抵達倫敦,並願為阿富汗復興杜倫尼帝國,其版圖包括他們垂涎欲滴的卡拉奇港口,如果阿富汗願意支援德國,並在沿印度西北邊境一帶對英國進行騷擾的話。阿富汗有史以來第一次面臨著瓦解英國在印度的勢力的可能性。他們意識到戰爭業已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處境下,阿富汗統治者的經驗值得讚賞,他們拒不背棄他們的傳統政策,而於1940年6月底趁機再次重申中立立場,堅決維護印阿邊境的和平。在整個困難時期內,這不啻是對阿富汗的真誠的真正考驗。要是他們轉而採取了親德的政策,那麼在永不寧靜的邊境,這一轉變的跡象必將表現出來。但是沒有這樣的跡象。除了1939年秋在蒂拉赫發生過一次短暫的事件和一些軸心國特務偶爾試圖挑動伊皮的法基爾投入戰鬥外,一般說來,在這段時期裡阿富汗及其邊境地區出現了空前的平靜。蘇聯對阿富汗的威脅促使輿論團結在王室周圍,地方居民之間的爭執被擱置一邊,連所謂共和黨也意識到當時在國內搞政治鬥爭是不適時宜的。與此同時,他們密切注意土耳其對各交戰國的態度,這種態度起著一種受到人們歡迎的穩定作用,它抵消了軸心國的得勢所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可是,對熟悉阿富汗人的歷史和心理狀態的人們來說,儘管這些跡象證實了他們從1915年先例中得出的信念,即阿富汗的統治者在任何情況下決不會聽從某一外國人的吩咐而就貿然參與戰爭,但當時局勢所顯示的動盪不定有時是令人惴惴不安的。在阿富汗政府的經濟和工業部門中,德國專家和技術人員佔著重要的顧問職位,阿富汗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