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3 / 4)

聯合宣言暫不公佈,8月22日,羅斯福和丘吉爾決定雙方政府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9月27日,羅斯福告訴霍斯金斯,他認為巴勒斯坦應置於一名猶太人、一名基督教徒和一名穆斯林的聯合託管之下,使它成為所有這三種宗教的一個真正的聖地。在那年的晚些時候,國務院認真地考慮了這個意見;但由於那時不存在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共同的、友好的基礎上攜手的可能性,過早地企圖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有使近東陷入混亂的危險,暫緩採取行動,等待一個更為有利的時機,乃是上策。

然而,對於處境窘困的國務院來說,來年也不可能是“有利的時機”,這也是勢所必然;因為1944年11月就要舉行總統選舉,根據選舉制度,只要得到了一個州的哪怕是最微小的多數就可以在選舉團裡囊括該州的全部選票,這就鼓勵了壓力集團進行疏通活動。就象下面所說的那樣:

紐約佔四十七票,而選舉總統只需二百六十六票。紐約州投這個或那個黨的票(那是一千三百多萬人口中相對少量的票數就可以決定的)將會在選舉團內造成九十四票上下,這就清楚說明為什麼紐約州的政治鬥爭是總統競選的關鍵,而在較小的程度上,象賓夕法尼亞(三十六票)、伊利諾斯(二十七票)和俄亥俄(二十三票)這樣的大州,也都具有這樣的作用。在過去的四分之三世紀中,沒有得到紐約州的選票而當選為總統的只有一次。……

紐約、伊利諾斯、俄亥俄以及人口稠密的馬薩諸塞和新澤西等州,通常都是“難以逆料”的,也就是說,在一場勢均力敵的選舉中,它們都可以僅僅由於幾千張選票之差而轉向這個或那個黨,大約百分之九十的美國猶太人都集中在這幾個“難以逆料”的州以及密執安和賓夕法尼亞,但後面這兩個州在政治上並不是那麼難以逆料的。

由於預計選舉是勢均力敵的,任何一方也擔不起風險來讓強有力的猶太復國主義壓力集團把猶太人的選票投給他的對方;1944年2月1日,國會兩議院面臨由兩黨成員發起的決議,這些決議回顧了1922年的一份支援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的決議等等,然後繼續說:

由於歐洲的猶太人遭到殘酷迫害,已經清楚地表明有建立一個猶太人家園的必要,以便為大批受迫害而無家可歸的人提供避難所:因此,需要透過決議,美國進行斡旋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以便達到下列目的:為猶太人自由進入巴勒斯坦開啟門戶,要有殖民定居的充分機會,以便猶太人能最終把巴勒斯坦重建為一個自由和民主的猶太共和國。

在決議進行辯論前,傳來訊息說丘吉爾已向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暗示,他將歡迎國會承認他們的要求。這則訊息出現在2月4日的紐約《每日新聞》:

阿巴·希萊爾·西爾弗博士今天在華盛頓對坐在午餐席對面的首都記者透露,幾天前丘吉爾告訴猶太復國主義領袖錢姆·韋茨曼博士說,他認為他自己是“巴爾福勳爵的政治後嗣”……就個人來講,他是反對著名的1939年5月的英國白皮書的。但是丘吉爾必須在美國國會認可之後才能在那個佈滿了宗教和種族偏見、膽怯和古老的帝國觀念的政治地雷的危險戰場上向他的英國對手們進行交鋒。

從2月8日到2月14日,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了對決議的公開意見聽取會;但在23日,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經陸軍部長和國務院同意,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秘密會議上作證。3月4日,據宣佈,為了軍事上的原因,他已要求議院延期採取行動。為了彌補這一點,羅斯福在3月9日接見了美國猶太復國主義緊急委員會副主席斯蒂芬·懷斯和阿巴·希萊爾·西爾弗兩位博士(他們兩人都不是本地生的美國人),後來他們發表瞭如下的宣告:

總統授權我們宣告,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對1939年的白皮書表示贊同。對目前把巴勒斯坦的大門向猶太難民開啟這件事,總統是感到高興的。總統也感到高興,將來達成協議時,那些尋求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的人將能得到充分公正的待遇,這是我們政府和美國人民一向懷著最深切的同情的一件事,目前,鑑於幾十萬無家可歸的猶太難民的悲慘處境,我們的同情尤為深切。

由於阿拉伯各國政府曾經對國會辯論的決議提出過抗議,現在又對總統和兩位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的談話提出質問,國務院指示它在中東的外交代表指出,總統的宣告中提到的是猶太人的民族之家,而不是國會決議中的“猶太共和國”;並且指出,“雖然美國政府從來沒有贊成過白皮書,這是事實,但是我們的政府從未對與之有關的問題表過態,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