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3 / 4)

持在外國領土上進行軍事行動的鐵路和公路車輛。

海運貿易就不同了。在自由的世界海洋上,任何強國都可以在租用外國船隊和建造自己的船隊之間進行選擇。影響此種抉擇的有許多因素。伹主張經營一支國家船隊的一個最通常的論據是,運輸任務乃是一個強國的海運貿易所產生的。基本上是兩個因素決定著運輸任務的規模。第一個決定因素是海運貿易的重量。就進口品的重量而論,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有聯合王國那樣巨大的運載任務。1938年,英國進口了六千一百萬噸貨物(包括過境運輸的貨物)。其次是美國、德國和法國,它們各由海路進口了大約三千三百萬噸貨物,儘管德國和法國經由陸路的進口量也十分可觀。最後,義大利和日本各進口了大約二千萬噸貨物。第二個決定因素是拖運的距離。例如,聯合王國每噸進口品的平均拖運距離比法國要多一倍多。因此,各大強國面臨的實際運輸問題反映在它們進口品的噸英里上,即海運進口品總重量乘以拖運距離。1938年各強國的運載任務如下:

進口品運載任務(1938年)

(單位:10億噸英里)

聯合王國 美國 德國 日本 法國 義大利 六國合計

233 97 95 70 54 41 580

1938年每個強國擁有的運載能力亦即商船隊同各該國的運載任務相比,情況如何呢?世界商船隊(即只計一百長噸和一百長噸以上的汽輪和內燃機輪)從1912年的四千三百三十萬長噸增加到1938年的六千六百九十萬長噸。世界商船噸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世界海運貿易量同期僅增加百分之二十二左右,所以在兩次大戰之間的時期航運設施超過了需要。考慮到1938年時船隻的平均容量更大和平均速度更快,則超過需要的程度就更大了。

世界航運共增二千三百六十萬長噸,其中多半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1922年,世界運載能力已達六千一百五十萬長噸。戰時的五個協約國英、美、法、意、日領先增加。它們在1913年擁有二千七百三十萬噸。其中最重要的航運國家是英國。英國的盟國由於在戰爭中失去了它們在戰前一直非常依賴的英國航運,便採取步驟來大大增加自己的運載能力。確實,1922年這五個戰時的協約國共擁有航運總噸位大約四千五百六十萬長噸。另一方面,德國和俄國的商船航運噸位則從1913年擁有的五百四十萬噸下降到1922年的二百萬噸。

強國的相對航運實力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造成的這種結構變化後來再也沒有恢復原樣。很自然地,德國和俄國作出了果敢的努力來補償戰時的損失,但義大利和日本也不放棄其戰時的收穫;相反,它們繼續擴大自己的運載能力。因此,在1922年至1938年之間,這四個國家——即義大利、日本、德國和蘇聯——的運載能力共增加了五百五十萬噸;而在同期,聯合王國、法國和美國的運載能力卻降低了七百二十萬噸。列強中商船噸數的增長和分佈情況如下:

運載能力(百萬長噸)

年份 聯合王國 美國 德國 日本 法國 義大利 蘇聯 七強共計 世界總計

1913 18。3 4。4 4。7 1。5 1。8 1。3 0。7 32。7 43。3

1922 19。1 16。5 1。7 3。6 3。7 2。7 0。3 47。6 61。5

1938 17。7 11。5 4。2 5。0 2。9 3。3 1。3 45。9 66。9

1938年,美國商船隊是世界上第二支最大的商船隊,佔世界船帕總噸位的百分之十七點二。這一年它的進口品按重量計算僅佔世界海運進口品總量的大約百分之十。顯然,美國的航運能力用來應付它自己的貿易應該是綽綽有餘的。然而美國關稅委員會指出,美國進口品總貨量中由美國船隻運輸的約佔三分之一,其出口品總貨量中由美國船隻運輸的還不到四分之一,“不論美國在戰時多麼有效地使用它的商船,要是外國擁有的船隻嚴重短缺,那就不可避免地不僅要影響到美國出口品的運輸能力,而且要影響到它的進口品的運輸能力。”那末,是否可能是,美國比其他強國有更大一部分船隻是不能橫渡大洋的嗎?然而情況並非如此。相反地,以三千長噸以上的船隻而論,美國仍然擁有一千多萬噸,而它在世界這一級的船舶中的相對地位甚至更強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