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1 / 4)

瑞典也不同於丹麥,丹麥兩面臨海。只有瑞典全然是一個波羅的海國家,並全然面對著東方;那兩個國家只有一個德國問題,瑞典還有一個俄國問題。因此,瑞典現在既然有了一個姊妹國家芬蘭插在它自己和它的宿敵之間,而波羅的海現在又再也不受任何強國的控制,其周圍都是一些從俄帝國的崩潰中建立起來的愛好和平的小國,它也就從這一好處中得到慰藉,在很大程度上消釋了它未能收回阿蘭群島所感到的失望了。

除冰島外,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都成了國聯的創始成員國,是集體安全和裁軍兩項孿生政策的最誠摯的支持者。在世界各國中,唯有丹麥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內政方面所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把它的小小武裝部隊縮編為一支警察力量;在世界各國中也只有冰島,既沒有海陸軍,也沒有防禦工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著相互商討和合作的習慣,彷彿與英聯邦類似,兩者之間有一點確實很相似,英帝國於1932年召開了渥太華會議,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則在1930年召開了奧斯陸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根據奧斯陸公約,六國同意未經事先協商不提高相互之間的關稅。但由於這個集團相互之間的貿易只佔它們對外貿易總額的五分之一,因此公約的經濟意義不大;而隨著在德國納粹革命以後國際緊張局勢的加劇,“奧斯陸國家”的存在只不過反映了它們業已覺悟到在共同的危險面前彼此合作的好處,而事實上這些共同面臨的危險已使得它們不可能進行有效的合作了。

在國聯垮臺時,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歷來就未曾有過得到保證的中立,也就談不上想要恢復中立。它們採取瞭解除對義大利制裁的共同政策,直到最後都不願意放棄集體安全的希望;它們力圖恢復奧斯陸公約;但除此而外,它們便別無他法而唯有重新武裝一途了。可是,荷蘭重新規定了它在國聯盟約下承擔的義務,於1937年宣稱它根據該盟約第十六條將不允許他國部隊透過它的領土,理由是這會不可避免地將它捲入敵對行動中去。它希望因此取得類似瑞士自1920年以來在國聯同意下享有的那種地位。它還帶頭勸說奧斯陸國家承認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的征服。當1937年希特勒表示願意保證荷蘭和比利時的完整和中立時,荷蘭人回答說,他們的領土的不可侵犯性是大家承認的公理,不能作為國際協議的題目。同瑞士和比利時有保證的中立政策形成對照,荷蘭人主張的是另一種沒有保證的中立政策。

荷蘭的政策在尋求中立方面比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政策更為積極,因為如果德國同西歐大國之間的一場新的衝突現在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那末,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在易受襲擊的程度上是不同的。荷蘭是首當其衝的,而且有種種理由可以預料得到,在另一場全面戰爭中它又要充當1572年和1672年以及1793年的角色,而非1914年的角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略是要求入侵比利時以包抄法國的左翼,而要把比利時同作為一個整體的低地國家區分開來是困難的,因為存在著一個“馬斯特裡赫特地區”,該地區是荷蘭的領土,向南幾乎延伸到列日,把比利時和德國的邊境距離縮短了一半,否則比利時和德國就會有一條共同邊界了。荷蘭的中立所依賴的從來不是荷蘭軍隊的實力,而是德國的這樣一種算計,即,還是讓荷蘭留作“我們可以呼吸的最後一個氣孔”為好。可是,1939年低地國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卻已有了變化。自從1919年以來,比利時沿它的東部邊界或即沿毗連德國的邊界大大加強了防禦,成為法德邊境馬奇諾防線的延伸。因此,和1914年一樣,德國就只有入侵比利時,以便抄法國的左翼,因此德國在一場同法國發生的新衝突中,可以預計,它會被迫入侵荷蘭去抄比利時的左翼的。但是還有一個可能性是荷蘭人不能不考慮到的。假如德國人的政策只是在東方發動一場征服戰爭,同時對西方大國打一場遏制性戰爭,那就可能出現和1914年正好相反的局面,德國的戰略可能不去侵犯比利時,卻進攻並佔領荷蘭,以便沿荷蘭海岸建立針對英國的海空軍基地。但事實上德國的戰爭計劃並沒有將這兩個國家加以區分,德國人設想它們會成為一個戰區。勃洛姆堡1937年6月24日的命令就用過這樣的假設:這兩個國家的中立會受到法國和英國的侵犯。到了1938年8月,德國空軍極力主張:低地國家“在德國手裡對英法進行空戰會有非同一般的好處”。希特勒在1939年5月23日的軍事會議上宣稱必須強行佔領荷蘭和比利時的空軍基地:“中立宣言務必不予理睬”。

丹麥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