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即6月11日,丘吉爾拒絕了美國的建議,說它太笨拙,同時又利用羅斯福的虛榮心,提出建議說,這個問題由他和羅斯福親自處理,可能會比委託一些平庸的官員組成委員會來處理要好得多。丘吉爾又建議說,他和俄國人擬定的安排應該先試行三個月,如果不行,可以放棄。
當時赫爾因病不在華盛頓。羅斯福決定準備接受丘吉爾的建議。但是,他認識到赫爾反對勢力範圍的看法多麼根深蒂固,便採取了迴避困難的辦法,沒有把他所採取的步驟通知國務卿。結果,赫爾回到華盛頓後,又著手起草一份照會,進一步向英國政府提出抗議。照會發出後,6月26日,美國駐希臘流亡政府的大使告訴赫爾,美國政府已經同意了劃分勢力範圍的這項交易(美國大使是從英國大使那裡得悉的)。赫爾於是向羅斯福提出這個問題,但很遲才收到一封信,獲悉羅斯福已如何處理了這件事。由於羅斯福不願同國務院一起研究重大的政治問題,又不喜歡把令人不快的訊息告訴親密的朋友,因而造成了美國政府內部正常聯絡的脫節,這件事不過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例子而已。
對於美國政府內部的混亂,英國人一定感到幾乎難以置信。當丘吉爾接到國務院批評巴爾幹協議的照會時,他作了強硬的答覆,並辯護說,他先同俄國人談判、再同美國人商議的行為是恰當的,他責備羅斯福在某些問題上也是越過了他而同斯大林打交道的。在這一點上,丘吉爾是很有道理的,因為6月初,羅斯福曾經直接與斯大林交換過關於波蘭問題的意見,並沒有把他所做的事通知英國。於是6月26日,羅斯福給惱怒的英國首相寫了一封道歉信,宣告他們兩國必須在一切有關作戰的問題上保持和諧一致。
同時,華盛頓與倫敦發生糾紛的訊息已傳到了莫斯科。7月1日,俄國人直截了當地詢問華盛頓,美國人作出了什麼樣的決定。7月15日,國務院給予答覆,承認美國政府贊同巴爾幹的這項安排,但強調先試行三個月,並重申不應劃分勢力範圍的這項總的原則。此外,美國在照會中還宣告,美國在巴爾幹的利益將絲毫不受英俄兩國協議的影響。
這個答覆顯然使這項協議喪失了許多價值。如果美國人保留權利,可以在任何一個巴爾幹國家裡阻礙英俄兩國的計劃,那末英俄劃分行動範圍的基礎就不鞏固。真正需要的是一項三國協定。在1944年夏天和秋天,英國和俄國作了種種努力,一直企圖說服美國在巴爾幹支援它們的行動。直到10月,美國才被說服,勉強同意簽署一項明確的議定書。
可是英國和俄國都不放棄5月間達成的臨時協議。事實上,在某些緊要的時刻,兩國政府倒是按照這項協議的精神辦事的。例如,1944年夏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派遣使節,要求英美出兵同紅軍抗衡,英國人就不肯積極干預羅保兩國的事務。俄國在1944年8月給予報答,勸告希臘共產黨參加英國支援的希臘政府。儘管由於美國的反對,英俄兩國沒有簽訂任何正式的協定,但它們的實際行動還是表明,從1944年5月以後,這些巴爾幹國家似乎已經由它們兩國劃分定了,希臘和南斯拉夫歸英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歸俄國。
在4月、5月和6月間,巴爾幹問題再一次變得十分突出,但這並未使英美停止在義大利和法國的政治活動,它們在那裡的政策和先前一樣,仍然互相牴觸。俄國對義大利和法國的政策一般是消極的。儘管在3月和4月間,俄國在外交上承認了巴多里奧,義大利共產黨又公開表示支援他,這種戲劇性的行動並不能抵銷來自美國政府和義大利人本身要求改變義大利政權的壓力。
自從4月初義大利共產黨的態度大轉變後,巴多里奧開始同各個反對黨的領袖和盟國當局進行商談。結果,盟國於1944年4月12日發表了一份公報,宣佈一旦盟軍佔領羅馬,國王維克多·艾曼努爾就將放棄權力,任命王儲為“王國的攝政”。4月21日,巴多里奧就任新內閣的總理,所有的反對黨都參加了內閣。
英國人希望,透過給與美國人和義大利反對黨這樣的讓步,可以使義大利的政局在攻克羅馬後保持穩定,王儲洪貝特就能順利地繼任他父親的王位。但是事實上局勢並未那樣發展。1944年6月5日,盟軍攻克羅馬。按照4月12日的協議,維克多·艾曼努爾立即把憲法賦予的君權交給他的兒子。於是洪貝特要求巴多里奧組織新的內閣。但是羅馬的義大利政界人士拒絕接受他。因此在6月9日,伊凡諾耶·博諾米成了總理。
丘吉爾看到局勢這樣變化,勃然大怒。他生怕義大利新政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