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了四分之一,其中有六十萬零五千人是男性平民,大約有四萬四千人是婦女。
德國人對勞動力的要求越來越大,毫不放鬆,直到沒有德國人留在法國來提出這種要求為止。1944年1月,紹克爾要求法國再提供一百萬名工人,以每月九萬人的比例派往德國。這是異想天開的做法。這種做法對法國經濟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連主管軍備和農業的德國官員自身也表示反對,因為它給德國帶來的損失遠遠超過收穫。賴伐爾可以趁機使德國各部門互相爭吵以收漁翁之利了,結果在1944年,在德國的法國工人總數只增加了幾千人。這項龐大的徵集勞動力的工作所需要的機構,自然遭到了許多人的逃避和反抗。在戰爭的最後階段,為了避免被強迫送往德國而逃跑的工人,是“馬基”的主要補充來源。到1944年3月,紹克爾已在宣稱,要想進一步動員勞動力到德國去,只有在強有力的軍事措施配合下才有可能。
大戰期間,德國在法國徵用人力的前後經過用數字來做總結比用文字更好一些。1944年4月的一份德國報告書對法國男勞動力的分配情況作了如下的估計:
(1)為德國工作的:
(甲)在德國和在法國共有:
直接工作的 2;578;000(37%)
間接工作的 1;387;000(20%)
共計 3;965;000(57%)
(乙)只在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