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有充分的供應,從而使這個地區在經濟上獨立於其他地區。因此,我們必須保證它的經濟自由。這主要是一個生活水平的問題。例如,如果我們採取定額配給來限制石油產品的消費量,我們將來就無需從海外市場上進口一噸石油。但是如果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大開汽車,如果我們可以生產多少汽車就生產多少,那末也沒有什麼好阻擋我們從世界市場上進口這份額外的石油,因為萬一需要,我們可以把消費量減少到我們自己能夠生產的數量。這在諸如咖啡、茶葉、可可等等這類商品的消費上更為確切。我們必須提防,以免萬一有需要時,大德意志經濟區在自己本來能夠生產的物資方面,竟然變得依賴它無法控制的勢力和權力。
乍看起來,德國改組歐洲經濟的計劃,即使從一個非德國人的觀點來看,似乎也有某些優點。答應給予那些在新秩序下合作的歐洲國家的好處,聽起來頗為動人。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經濟自由主義未能提供一種辦法來戰勝蕭條並取得合理的就業水平,所以採用某種形式的國家管制和計劃,乃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各國之間對於可能進行合作的興趣增加了。在庫登霍韋…卡萊吉伯爵於1923年創立泛歐同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間的歲月裡,曾經有過一系列旨在促進歐洲經濟合作的會議和計劃,其中包括所謂白里安和範·齊蘭德計劃,以及設立一個歐洲同盟調查委員會在國際聯盟範圍內進行工作。乍看起來,新秩序似乎是在歐洲大陸內實現國際合作的又一次嘗試,這一次是由德國和義大利發起的。
可是,經過較為仔細的考慮後,情況似乎就頗為不同了。一個聯合的歐洲可能會從成員國的合作中得到好處,但是現在主要的好處都保留給德國自己了。豐克說,“未來的和平時期的經濟必須保證給予大德意志最大的經濟安定,並保證給予德國國民最大的商品消費量,以提高全國的福利水平。歐洲的經濟必須適應於實現這一目的。”對於那些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和那些在相當程度上依靠海外貿易的國家,前景是暗淡的,因為德國人直言不諱他說過,這些國家必須對其經濟結構進行徹底的改變。那些純粹依靠農業和礦業的國家,境況則不一樣。根據答應締結的長期協定,在一段時期內穩妥可靠地提供給它們廣闊的德國市場,將使它們擺脫掉由於海外更為有力的競爭而感到的憂慮。但是,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那些年裡東南歐事態的發展來判斷,境況不會是全然有利的,儘管德國人自稱德國在那個地區的貿易政策是成功的。固然德國為它從東南歐輸入的農產品付了很高的價格,但是,有關國家也被迫為它們從德國輸入的商品付出高價,而且根據同德國談妥的清算協定,這些國家不能轉到別處去購買。從長遠來看,將要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東南歐農業區內人口過剩的問題,而對於這個問題,新秩序卻提不出一項解決的辦法。
在歐洲境外,新秩序對德國以前的貿易伙伴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據豐克和德國其他作家與演講人說,新歐洲完全準備同其他地區進行貿易,不過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這樣做。英國和美國對世界貿易的壟斷必須予以打破,新歐洲拒絕再向“歐洲以外的任何團體強加給它的政治和經濟條件屈服”。歐洲願意同個別國家進行貿易,但是將拒絕同任何一些聯合起來的國家進行磋商。豐克說,“在同南美國家進行貿易時,我們不需要北美做中間人。德國要麼在同主權國家自由締約的基礎上同南美各國進行貿易,要麼乾脆不同南美進行貿易。”另一方面,德國人的歐洲將拒絕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除非後者作為一個單獨的單位。倘有需要,新歐洲將能夠不同外界貿易而存在下去,可是其他國家由於需要工業品,將被迫尋求同歐洲建立貿易關係。
可是,在改組歐洲的計劃公佈以前,德國在已經落入它控制下的國家裡採取的行動,最為清楚地表明瞭擬議中的新秩序的真正性質。1940年夏天,海外國家和西歐國家可能還準備諦聽德國人的導致一個新的黃金時代的宏偉計劃,可是奧地利人、捷克人和波蘭人卻已經在德國的統治下受苦受難了。
第二章 歐洲經濟管制的結構
在歐洲的戰時經濟結構中,德國具有最大的重要性。德國連同併入它版圖的土地,是最最強大的經濟單位。不僅如此,至少在1940年後,確定軸心國統治下的全部歐洲生產因素的分配問題的,也只有德國所作的決定。執行這些決定所選擇的方法,隨著實施這些決定的地區以及當時的戰爭形勢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不論何時,最終目標卻總是一樣的,那就是,為德國,為德國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