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不負任何責任。
我必須進一步對駐聯合王國的美國教育委員會,即富布賴特交換計劃執行人員,以及洛克菲勒基金會表示謝意,由於他們共同給予的財政支援,才使我能夠寫成本書。我還需要向查塔姆大廈全體工作人員給予的協助表示謝意,他們在學識方面的支援也是同樣不可缺少的。
最後,查塔姆大廈的研究部主任阿諾德·託因比在學識方面給予我的幫助,是細讀本書的人從字裡行間都能看到的。 1952年6月本書主要引文均已獲得許可,參考的著述於第一次提到時一律在腳註中詳細註明書名、作者和出版者等。
第一編 協同作戰 1941年12月…1943年12月
第一章 美國參戰
1941年12月7日,黎明靜謐地降臨到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幾乎在這同時,在大約二百七十五英里以北待命出擊的一支日本海軍特遣艦隊的上空也破曉了。天剛破曉,日本飛機就騰空而起向南飛行越過瓦胡島上空,把滿載的炸彈和魚雷向珍珠港傾瀉。日本飛機的突然襲擊,把在這以前一直是屬於歐洲和大西洋的戰爭一變而為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性衝突。
如果我們在想象中追蹤珍珠港黎明的那片曙光環繞全球的話,我們也許能稍稍使那些錯綜複雜的、影響全世界的紛至沓來的事件在我們眼前重現,日本對珍珠港的襲擊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在黎明降臨珍珠港幾小時以後,旭日的光芒掠過國際日界線,新的一天——12月8日開始了。那第一線陽光越過西太平洋,發現日本軍艦從各個方向在洋麵上蠕動,準備好或正準備著向威克島、關島、菲律賓和香港發動攻擊。當曙光照亮了馬來海岸時,我們發現日本軍隊已在哥打巴魯替陸,他們是在第一批飛機進襲珍珠港一個半小時以前在夜幕的掩護下開始登陸的。襲擊珍珠港意味著同美國開戰,因此這一次登陸就意味著同英國開戰,但是在這兩國中不論是哪個國家還沒有來得及作出反應之前,日本人在12月8日上午6時(東京時間)就已經透過了宣佈一場他們早已打響的戰爭的儀式了。
當曙光向西飛馳,到達亞洲境內的時候,它並沒有帶來象上面那樣驚人的變化。一支強大的日本軍隊和多年以來一樣,在滿洲同阿穆爾河對岸的俄國軍隊相對峙,不過珍珠港的曙光使這些軍隊——就它所帶來的變化而言——放鬆了緊張狀態。每一國都在其他地方忙得分不開身。向南方望去,在中國本土,日本駐軍同幾年來一樣,佔領著這個國家的最富饒、最發達的地區,而蔣介石的政府和軍隊則據守著長江上游地區,急切地等待著國際均勢發生變化,使他們能夠收復失地。在這條戰線,珍珠港的早晨也沒有帶來重大的變化。
更向西去,在俄國,曙光展現了一條廣闊的戰線,這條戰線北至科拉半島的陰沉北極區,南至黑海,以一系列不規則的環線和曲線延伸著,沿著這條俄國戰線,重大的事件、強烈的希望和嚴重的恐懼達到了頂點。德國對莫斯科的進攻剛剛在三天以前(12月5日)停頓下來,俄國在12月6日開始反擊。當珍珠港的曙光前來照亮這場戰鬥時,它發現德國人由於側翼和後方受到騷擾而弄得頗為苦惱,正在向希望可以獲得安全的冬季營地撤退。自從兩年多前戰爭在歐洲爆發以來,德國陸軍未能輕而易舉地贏得一次全面的勝利,這還是第一次:希特勒顯然是弄巧成拙而不得不退卻,這也是第一次。在柏林,12月8日帶來了一篇公開的宣告,承認在東方“停止了大規模的作戰”。看來蘇聯政權即使沒有逃脫,但也至少已從西方觀察家差不多全都認為蘇聯肯定會戰敗的那種局面中贏得了喘息的時間。
在利比亞,珍珠港的曙光也照亮了重大的事件。英國第八集團軍在將近三週以前(11月18日)展開進攻,經過多次緊張的逆轉的局面和甚至有可能威脅到命運的逆轉的局面後,終於在12月8日同被圍困的託卜魯克守軍會師了。象在俄國一樣,德國人和他們的盟友都在撤退,英國人經歷了那麼許多災難之後,終於可以為他們戰敗德國地面部隊的一次勝利而額手稱慶了。
在英國本土,使日本飛機起飛去攻擊珍珠港的那片曙光,照著皇家空軍的飛機從空襲亞琛之後正返回基地。日本發動進攻的訊息在12月7日晚上已經傳到了英國政府和人民那裡。完成適當的宣戰手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到了12月8日午後,也就是在日本襲擊馬來亞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英國已經不僅同德國、義大利以及它們在歐洲的衛星國而且也同日本正式開戰了。
曙光向西掠過大西洋上空,照見由英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