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2 / 4)

會議上,近衛又提出了他的主張,但是東條又給了他同樣的回答。東條堅持說,日本必須進行戰爭,才能突破已經包圍著自己的封鎖線和得到它所需要的供應,特別是石油。有可能,東條心目中主要考慮的不是經濟方面的問題,而是如鈴木向近衛所說的那樣,要保持軍方的威望。但是,後來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事實證明,鈴木對未來的合成石油生產的估計完全不切合實際。這不僅是資金問題。日本還須依靠德國供應必要的裝置和技術指導,而日本同德國的交通線這時已被切斷。而且,它也沒有多餘的煤和鐵來滿足需要。

在幾位前任首相舉行的會議上,東條表示有信心——的確不無根據——日本很快就會橫掃東南亞,從而獲得所需要的石油及其他戰略物資。他認為,到那時日本就可同對方達成和解,使日本保留它的一部分既得利益,即使不是全部既得利益。重臣們並沒有全部被說服,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內幕訊息來駁斥東條和最高指揮部的說法。因此,他們就不得不同意開戰的決議。可是,11月30日,天皇召見東條,告訴他,據高松親王說,海軍方面希望避免戰爭。東條知道,海相和海軍軍令部長對聯絡會議的決議都已表示同意,因此他懇請天皇就此問題同他們兩人商議。他還直言不諱地稟明天皇,這個決議不容改變。當天晚上,掌璽大臣木戶通知東條,天皇已同意翌日即12月1日召開御前會議。這次會議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會上,天皇一言未發。正象東條在戰後所說的那樣,要天皇去反對內閣和最高指揮部的一致建議,這在歷史上還從無前例。但是,嚴格根據法律來說,天皇還是擁有絕對的權力,可以宣告和平。木戶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說,他們曾經討論過採取這樣的措施,但是,美國11月26日的答覆促使他們放棄這個計劃。木戶認為,當時如真的作了這樣的嘗試,日本國內可能發生內戰。木戶所處的地位,使他能看到這一點。御前會議決定12月8日為發動戰爭的日期。東京這時向駐在國外的日本軍事當局和外交當局不斷髮出命令,指示它們在即將來臨的戰爭中應起什麼樣的作用。

與此同時,為了幫助野村和來棲仍然裝出一副要與華盛頓繼續進行談判的樣子,東鄉於11月29日曾通知他們作出最後的嘗試去勸說美國重新考慮其態度。即使華盛頓沒有從截獲的日本電報中瞭解日本政府的政策,東條為慶祝反共產國際公約簽訂週年所發表的那篇公開的好戰演說本身,也足以敗露東鄉的意圖。兩位日本使節透過太平洋海底電纜同日本外務省美洲司司長山本熊一通話時,對這篇演說提出了規勸。由於這篇演說的發表,羅斯福中止了他在溫泉的短期休假。野村奉東京之命把這篇演說以及在日本公開發表的其他好戰宣告的意義儘量加以縮小,併為日本在印度支那的軍事行動進行辯解。

這兩位使節仍然規勸東京採取剋制態度。12月1日,他們向東京建議,或許仍有可能安排近衛同美國副總統亨利·華萊士會談或者同羅斯福的朋友和心腹哈里·霍普金斯會談。12月2日,他們同韋爾斯會晤,據他們說,韋爾斯講,“鑑於美國的國內情況,美國必須闡明自己的立場,因此提出了'11月'26日的建議。”他們兩人把這句話當作一種暗示,表明美國以後或許會改變一些立場。可是,他們對緩和抱有的一線希望很快就化為泡影,因為,12月6日,東鄉向他們發出了一份冗長而又充滿仇恨的電報,作為日本對美國11月26日的建議的答覆。

這份電報開頭說,“確保東亞安定,促進世界和平,從而使一切國家能在這個世界上各得其所,是日本政府永遠不變的政策。”自從中國事件發生以來,“由於中國方面未能領會日本的真正意圖”,日本政府一直在為恢復和平而努力並設法不讓戰爭擴大。為此,日本政府締結了三國公約。日本政府的覆文接著指控美國和英國“不擇手段支援重慶政府”,並干涉日本“在安定亞洲方面所作的建設性努力”。美英對日本在印度支那的行動蓄意進行曲解,並同日本斷絕經濟關係。“這些國家在公然採取這種敵視態度的同時,還加強了備戰工作,完成了對日本的包圍,造成了威脅日本帝國存在的局面。”照會然後扼要地重申了近衛希望同羅斯福會晤的建議,以及日本新近提出的一些建議,其中並引用了11月20日提出的建議B。照會說,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日本一直抱著“公正而節制的態度”,並且“不管有多大困難,作了一切可能的讓步”,然而,美國政府卻從未表現出一點點和解精神。

日本政府特別談到了美國11月26日的備忘錄,聲稱,要想美國立刻採納其原則,那是“空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