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小冊子。對這幾起事件,法國公使及時地提出了抗議,美英兩國公使則採取主張維持原狀的立場。博杜安要求日本政府採取同樣的做法,但是日本政府不願進行干預。9月17日,暹羅駐維希公使正式提出,要求先把湄公河右岸的法國領土的轉讓手續辦好,然後再批准互不侵犯條約。他還要求法國預先作出保證,在放棄對印度支那的主權時,要把寮國和柬埔寨交還給暹羅。博杜安回答說,這些要求簡直毫無考慮餘地。暹羅公使於9月30日又一次提出要求時,博杜安重申了這一點。這時,暹羅軍隊與印度支那的法軍之間不時發生零星的衝突。
暹羅政府顯然指望日本對印度支那發動全面進攻,使法國在那裡的統治垮臺。可是,法國人反而同日本達成了協議,這時,暹羅人覺得自己處於困境。德古向寮國和柬埔寨增派援軍,暹羅單獨沒有力量來把自己的要求強加於人。於是,鑾披汶決定向東京呼籲,請求幫助。根據後來從日本外務省檔案中找到的有關隨後幾次談判的記載看來,出乎法國的意料,東京方面並未煽動過曼谷提出對印度支那的要求。暹羅當時的舉動的確使日本為難,因為它希望法國人乖乖地接受自己的要求。事實上日本人確是有一個計劃,想趁某個突然事變的機會來瓜分印度支那。他們準備將東京省給中國,如果這能誘使蔣介石媾和的話。其次,他們打算把柬埔寨割讓給暹羅。印度支那的其餘部分將成為一個安南國,表面上獨立,實際上置於日本的政治和經濟控制之下。但是,這是一個後備計劃,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日本寧願讓法國繼續統治下去,只要它肯唯命是聽。
另一方面,松岡出於政治和經濟上的考慮,想把暹羅納入大東亞圈。可是,他也擔心,除非他採取行動支援鑾披汶,否則鑾披汶也許會透過英美兩國的援助獲得他所期望的東西,這樣,暹羅就有可能同倫敦和華盛頓結盟。事實上,英國駐曼谷公使喬賽亞·克羅斯比爵士這時的確主張,應當勸使法國人向暹羅讓步,以防止暹羅同日本站在一邊。德古相信,萊比西埃是贊成這一方針的;可是,萊比西埃在1940年11月被召回,他的繼任人加羅與他看法不同。美國駐曼谷的公使和駐東京的格魯也是如此。在華盛頓,赫爾(錯誤地)認為,是日本在指揮暹羅的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暹羅人於9月下半月派遣一個由鑾蓬裕滴率領的親善代表團赴日本,該代表團途經印度支那時,團長向德古建議說,法國只要肯把暹羅想要的領土讓給它,就有可能取得暹羅人的幫助來反對日本。德古對這一建議表示不屑一顧。
9月20日,這個親善代表團抵達東京,起初日本人對它的建議抱冷淡態度,對暹羅與印度支那的爭端表示採取中立態度。可是,當10月間美國政府以停止向暹羅輸出美國飛機來表示不贊成暹羅的做法,而維希政府又於10月15日再次拒絕暹羅人的領土要求時,日本改變了態度。東京方面這時顯然感到機會來了。11月5日,日本核心內閣會議決定支援暹羅實現其領土願望,只要暹羅同意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同日本合作建設大東亞。11月21日,核心內閣第二次會議一致同意,日本將支援暹羅,只要暹羅將其領土要求限制在湄公河西岸地區和巴色地區。對此,鑾披汶不得不表示同意。於是,松岡在11月28日向維希政府提出建議,表示願意“和平仲裁”法國與暹羅之間的爭執。次日,維希政府答覆說,對日本政府的好意表示感謝,但是不願將任何領土讓與暹羅。松岡勸維希政府對這種態度再行考慮。他說,這種態度“有損法國的利益”。德古已經估計到日本會提出新的要求,並決心抵制暹羅人,因此,他曾一再向華盛頓呼籲請求供給武器,但無結果。他也曾請求維希政府增援。但是,德國人卻不讓維希政府從馬提尼克調動飛機到印度支那去,英國政府也不讓一艘載有四營塞內加爾軍隊的運輸船從吉布提駛往印度支那。在這種形勢下,法國地面部隊於1941年1月中旬企圖在柬埔寨奪取一些較好的掩護陣地時,被暹羅人擊敗。但是,法國海軍卻於1月17日在閣昌附近的海面上贏得一次勝利,擊沉了暹羅海軍最精脫的幾艘艦艇。
在法國與暹羅之間發生了這些戰鬥之後,日本駐印度支那的司令官緊接著就向法國提出一份實際上的最後通牒,要求法國必須同暹羅簽訂停戰協定。1月22日,維希政府同意日本進行調解。停戰談判從1月28日起在一艘停泊在西貢港內的“名取丸”日本巡洋艦上舉行,30日雙方達成一項協議,規定雙方應從停火時各自的陣地後撤十公里。與此同時,日本向海防和河內增派軍隊,並清楚地表明,如果法國不接受日本人的調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