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昨天還是日本的友邦”的國家,居然同俄國修好,感到失望。不管歐洲的局勢怎樣變化,日本反對共產國際的根本原則仍然不變。軍部預料日本將成為各方施展“誘惑和陰謀”的物件;但是它將不予理會,堅決執行其對華政策。
軍部的宣告,用意顯然在表明軍事當局反對德國的建議,要日本效法德國,也同蘇聯締結一個類似的協定。日本的報刊也駁斥了任何這樣的想法。反對英國的宣傳鼓動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擺擺樣子,但蘇聯卻被普遍認為是日本最最危險的敵人,日本這時事實上正在同蘇聯交戰。日本的報刊甚至發表了汪精衛(蔣介石在中國的親日的政敵)的一篇文章,文章建議,既然德國已失信於日本,而英法兩國也為蘇聯所出賣,因此這受害的三方可以達成協議,並可以共同向蔣介石呼籲與日本媾和。住在天津的長期受苦的英國僑民,看到德國僑民被日本哨兵打耳光,看到先前一直飄揚在德國汽車上的“萬”字旗頓時被拔掉,莫不稱快。
德蘇協定對日本國內政治的影響,是使平沼內閣倒臺。這是由於平沼曾勸說天皇贊成同德國結成軍事同盟以對抗蘇聯。德蘇協定使這項政策變得毫無意義,平沼政府不得不承擔責任。因此,平沼內閣於8月28日辭職,組織新政府的任務委託給阿部信行大將。阿部是一個退役的將領,以前服役時間不長,在政界的經歷就更短了。實際上他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他之所以被選為首相,是因為別人弄不清他究竟屬於日本寡頭統治集團中的親軸心派還是反軸心派。阿部大將暫時還兼任外相,並以畑大將任陸相,吉田海軍大將任海相。
阿部政府是一個軍閥官僚政府,其中沒有各主要政黨的代表。正如《泰晤士報》記者所說(1939年8月30日),它是“一個看守內閣”。日本人對之並不熱情,事實也證明,在1937…1941年間所有那些短命的日本政府中,它是最最軟弱無能的。然而,這個政府的被任命,卻是日本外交政策史上的一個里程碑。8月28日,阿部告訴木戶侯爵,天皇已訓示他竭力執行與英美合作的政策;從下述篇幅中可以看出,他也試圖這樣做。奧特親身體驗到,德蘇協定締結以後,德日關係明顯地冷談下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0年初夏。東京方面的親軸心派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奧特在1939年10月報告說,日本政府一直在把外務省和陸軍省中一些知名的同情德國的官員調往國外任職,以削弱他們的勢力。在歐洲,白鳥於9月初被從羅馬召回,大島在下一個月也被召回,儘管德國曾作出努力,想要他留任駐柏林的使節。
8月31日,阿部大將發表了一篇廣播宣告,聲稱他的內閣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執行日本對華“始終不渝的政策”。政府同外國交往時,將奉行獨立的方針。日本將同那些願意同它合作的人合作,也將“堅定不移地反抗那些阻撓它完成使命的人”。政府將集中力量提高工業生產能力和加強國防。
日本決定奉行“獨立”的政策,是出於別無選擇的餘地。它實際上完全陷於孤立,既被它的反共產國際的夥伴所拋棄,同蘇聯的關係又瀕於戰爭的邊緣,而在天津問題上則同英法兩國發生了爭執。這時爆發了歐洲戰爭。9月4日,在內閣會議後,阿部大將發表了下述宣告:“面臨剛爆發的歐洲戰爭,日本無意捲入。它將集中力量處理中國事件。”我們將可看到,他之所以小心地避而不用“中立”一詞,是暗示日本的“不捲入”態度是以日本的對華政策不受干涉為條件的。政府的這一決定受到了日本人民的普遍歡迎,他們不想再打一場新的戰爭,而且他們因受到德國的侮辱,這時仍然痛心疾首。
從政治觀點來看,歐洲戰事的爆發,起初被認為是對日本的一大寬慰。日本希望,無論英國還是法國,這時都不能再對日本的對華政策進行任何有效的干涉。此外,事態不久就變得很明顯,蘇聯一心想把它在東歐的一份戰利品撈到手,無心在遠東戀戰,因此在9月16日商定了諾門坎的停戰。但是隨後並沒有達成裡賓特洛甫所希望的全面的俄日協定。日本駐莫斯科大使東鄉,對德國提出的為此進行調停的建議很冷淡。大島和白鳥卻渴望這件事能成功,但是他們在日本的影響已經明顯地下降了。繼任大島駐節柏林的是來棲三郎,據說他是一個沉默寡言而小心謹慎的人。1940年2月,當那個在“裡賓特洛甫官署”中負責遠東事務的海因裡希·施塔默爾即將同德國紅十字會會長科堡公爵擔負著友好親善的使命前往日本時,來棲警告德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克諾爾說,施塔默爾和公爵還是不要同大島和白鳥過分接近為妙,否則效果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