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尤其是輿論上的非議讓他們感到工作難以展開,美國總部過來的高階副總裁之前趾高氣揚,現在事敗之後也蔫了,聽說總部的負責人將會趕過來,緊急處理此事,以免使事態進一步擴大化。
不過就在美國總部負責人趕過來之前,又爆發了一件事情,將可口可樂公司的策略給徹底打亂了。
有德國留學生透過網路向各大入口網站爆料,證明可口可樂德國公司採用了辱華廣告來吸引消費者,尤其是懷有**傾向的年輕人,同時他還將相關的圖片發了回來作為佐證。
事實上,最近一段兒時間以來的辱華廣告數量並不少。
面對一系列辱華廣告,有關學者指出,這一股腦的事件中,真正在中國本土直面PK中國人忍耐力的並不多。看似熱鬧的場景裡,一些跨國公司的行為極限,也不過是為了迎合不同地域的消費民眾而在國外耍耍兩面派。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種種事端折射出了西方社會面對崛起的中國所產生的複雜而微妙的矛盾心態。
尤其是在近年以來,日益增長的各種經濟資料、排山倒海而來的中國商品使歐洲人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與此同時,部分歐美國家為了緩和國內的就業壓力和經濟不景氣狀況,常常把矛頭指向中國,以此轉移民眾的視線。由此,中國能源威脅、中國製造威脅、中國環境威脅等論調相繼而來。為各種事端埋下伏筆。
以近一兩年為例,歐美顧客一方面對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無法釋手,另一方面又對中國商品橫加指責和非難。於是乎,玩具問題、牙膏問題、餃子問題等等橫空出世。於是乎,英國房屋的鉛頂丟失、德國牛奶的匱乏、巴西雨林的過度砍伐等等都要打上中國記號,歸罪於中國發展過快、需求過大,一些心態複雜的西方政客沒有了一顆平常心,毫不含蓄地擠到前臺,紛紛借西藏、臺灣說事,借達爾富爾說事——
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利往。一些跨國公司或者其中的一小部分成員本著在商言商的狹隘心理,試圖利用部分外國民眾的**情緒進行炒作,以達到短期內受到關注的目的,也促使他們不惜走邊緣路線,對中國民眾玩起貓兒膩。
這種行為,很多時候讓人哭笑不得,卻同樣不可容忍。在資訊化異常發達的今天,地球已經成為一個村落,追擊一個第三者都易如反掌,更何況廣告?任何犄角旮旯的辱華廣告一經出現,全中國人很快就會知道。
尤其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可口可樂的辱華廣告顯然給正在疑惑中的中國人找到了一個反對的理由。
第九百三十九章 投資看到了回報
中國人是很好面子的。這大概也是源於泱泱天朝上國五千年的道統不容褻瀆,不過話又說回來,近百年來,這個面子已經被折損的差不多沒有了,以至於體無完膚。
正因為如此的原因,所以對於這種事情就越發地敏感,倘若國家還是當初那種漢唐盛世的話,估計國人的心態自然也比較平和一些,聽到了這種事情無非就是一句夜郎小兒,妄自尊大而已,不可能有什麼過激反應。
但是現在,顯然做這種事情是很觸黴頭的。
本著務實的原則,許多跨國公司對待中國的態度還是友好和謹慎的,雙方是能夠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無論在哪個國家,企業的宗旨就是積極開拓市場,更好地推銷產品。為此,跨國公司一般都會對所在國家的歷史、文化、民眾心理進行深刻的瞭解,把握準所在國家的文化禁忌、心理禁忌,不去碰這些雷區。
可是在這個敏感時期,居然爆出了可口可樂的辱華廣告,這無異於在很多反對可口可樂文化侵略的國人的火上又澆了一桶油。頓時就引起了劇烈的反應。
在可口可樂之前,辱華的廣告不在少數,尤其是小日本的廣告。
當時有這麼兩個廣告,刊登在中國《汽車之友》雜誌上。其一是一輛日本霸道汽車路過兩隻石獅子,一隻石獅子抬起右爪做卑躬屈膝的敬禮狀,另一隻石獅子則做誠惶誠恐俯首貼耳狀,廣告語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其二為日本豐田陸地巡洋艦在雪山高原上以鋼索拖拉一輛綠色國產大卡車,拍攝地址在可可西里,後面是我國的軍車。
石獅子象徵中國,模樣效仿盧溝橋上的獅子;而被拖拽的卡車是國產東風汽車,綠色的東風卡車與國內的軍車非常相像。
日本人什麼意思?他們說這是純粹的商品廣告,毫無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