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部分(3 / 4)

小說:財色 作者:旅遊巴士

但是水位並不能達到三十萬噸級深水港的要求,限於地理條件,想要建設成三十萬噸級以上航道的話,怕是力不從心。畢竟受自然條件所侷限,我們很難有所作為。”

在場眾人基本上都是這種看法,就連吳富寬也表示道,“能見更大規模的深水港當然是好的,我也希望範總的投資越多越好,不過我們也得注重實效,充分尊重專家意見,這個地方建設三十萬噸級以上的航道,似乎是力有不逮。”

範無病對此自然是有不同看法的,“自然條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只想著依賴自然條件的話,很多事情就做不成了,橫山港這裡雖然水位有所欠缺,卻是可以改造的,而且投入也不會很大,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按照三十萬噸級以上的規模去開發,將海底拓深拓寬,人為製造出一個優質的現代化深水港口來。”

眾人盡皆啞然,心道範總你真是信口開河,真以為水下作業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嗎?那是在十幾米深的海底作業啊!可不是說在你家院子裡面挖幾個菜窖那麼簡單!

其實範無病想要建大型深水港的想法,大家還是理解的。

就以上海港為例,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上海就依託著黃浦江以及通江達海的便利,航線輻射到長江、沿海乃至東南亞地區,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上海港的年貨運量就已經達到了一千四百萬噸,這樣的數字在當時世界上排名第七,在亞洲地區更是排名老大,上海這座城市憑藉著它發達的航運。成為遠東當時非常聞名的經濟、貿易和金融中心。

上海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處在中國的南北之中、江海之匯,南北之中就是在中國的海岸線,上海基本上就在中間到南北都能呼應,對外的話它的交通也是最方便的,還有江海之匯,就是長江,是國內最長的江而且是流域最發達的一個地區,這條江它跟海相會就是在上海吳淞口,所以上海處於這麼有利的位置。

改革開放之後,黃浦江裡的文章更是使上海的發展令人目不暇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上海港成為國內最大的港口,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

然而,河口裡面好做文章,限制也在河口裡面,黃浦江七米左右的水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

黃浦江的水深總是有限的,所以在船少的時候,船的噸位比較小的時候,黃浦江的岸線是沒有問題的,等到船的噸位大了以後就出現問題,它在低潮位的時候進不了黃浦江,水深不夠。

從九十年代開始,集裝箱運輸已經成為國際海運業發展的主流,遠洋運輸船舶越來越大型化,主流型號都已經是吃水在十三米到十五米的超大型集裝箱船。

為了適應這一變化,上海港也加快了集裝箱專用碼頭建設,但是新建的外高橋碼頭,仍然由於長江航道水深的限制,制約了港口的發展。

因為它只有十米深的吃水量,但是最大的船最少需要十三到十四米的水深,所以必須要等待潮汐的時候進入,而潮汐每八個小時來一次,等潮水漲高的時候所有的船隻都擠著進來,他們都在這兒等著裝卸然後再出去。

與此同時,東北亞地區的一些大港口紛紛策巨資興建集裝箱港深水泊位,韓國釜山提出建設二十一世紀環太平洋中心港,日本神戶提出建設亞洲母港,雖然提法上各有不同,但焦點都是要競爭東北亞地區惟一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這給上海港形成了巨大壓力。

無論是韓國人還是日本人,他們都希望上海港成為他們的支線,韓國人更把釜山和光洋港作為世界航運的中心,將中國的上海港、青島港都作為他們的餵給港或者支線港。

大的一些航運公司,主要是停靠樞紐港,誰有樞紐港的地位,誰就是佔領了航運中心的制高點,國際貿易中間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重量的貨物是透過海運,所以像以海運為主的航運中心,如果不能成為樞紐港,就意味著在國際競爭中能不能取得主動。

雖然說上海港的吞吐量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由於碼頭泊位數量和水深等硬體條件的限制,上海港離香港和新加坡兩大港口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的縮小。上海所有的碼頭都是超負荷運轉,增量一點都沒有了,能力也沒有了,所以再增長就不可能,這對整個長三角和國家的整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競爭能力,影響都是很大的,如果在競爭過程中間失去了市場,再要把市場份額奪回來,那個困難是很大的。

所以,大家都很能理解範無病的心情,但是橫山港想要成為大型深水港,尤其是建設三十萬噸級以上的航道規模,先天不足啊!

第九百八十四章 超級深水港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