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發的飛機也仍然採用這種佈局。又例如飛機最重要的空氣動力部件機翼,運10對當時所能得到的蘇式、英式和美式翼型都進行了風洞試驗,最後選擇了英式翼型,致使運10的翼型在空氣動力效能上優於波音707。最可貴的是,運10的設計者本來都是在前蘇聯技術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但他們在開發運10的過程中卻一舉突破了傳統技術軌道的限制,使運10成為我國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設計的國產飛機。”
運10專案下馬了,組裝外國整機之路也走不通,就走零部件轉包生產之路,據說這樣可以學習技術、走全過程、培養零部件體系,從而擁有整機生產能力。
但問題在於,加工工藝技術和零部件生產與總體設計和系統整合完全是兩碼事。此外,波音和空客對轉包生產控制十分嚴格,佈局分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透過轉包學到全套部件技術。為了學技術,就必須不斷接受新的部件工作包,往往在前一個轉包沒有上規模收回成本的時候,就不得不開始接受下一個轉包。
當整機組裝和轉包生產的國際合作之路都無濟於事後,合資合作的專案又從幹線轉向支線飛機。
一九九二年國家承諾撥款一百億元后,航空工業部門提出100座的AE100專案,計劃透過謀求與國際知名商用飛機公司合作,透過獲得外國技術支援來開發中國的飛機平臺。
但在中方採取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後,選定的合作物件空客公司卻要價越來越高,甚至在商務談判中每談一次都要收取技術轉讓費,據說是因為要向中方解釋怎樣造飛機,最後久拖不決而不了了之,一百億元的撥款在花掉一部分後被國家收回。
從運10下馬以後的這些年裡,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發展趨勢是,專案的座級越來越小(運10是187座,麥道82是147座,麥道90是150座,AE100是100座),但代價卻越來越高(運10實際投資5。4億,麥道82專案盈虧持平,麥道90血本無歸,AE100預算100億)。
“放棄自主設計去依賴外國設計,中國航空工業就放棄了高階技術能力的發展。從合作組裝外國飛機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只能學到區域性的製造技術,但學不到最重要的設計技術。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就把自己的技術學習過程拱手交給外國人去控制,最後因為對方的翻臉而滿盤皆輸。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明白為什麼一旦走上拋棄自主設計去依賴外國設計的道路,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就會接踵失敗。”宋士家最後說道。
宋士家的話,大家聽得都很仔細,也都明白在這一次座談會上,很多搞過運10專案的老同志們都是滿腹的怨言,此時發洩出來,卻是一件好事兒,至少能夠以慘痛的經驗讓大家明白一點,不走自主研發的道路,是沒有前途的,就算是仿造,也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從最細微之處做起,否則就不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
對此,範無病也是深有體會的,就好像是他跟INTEL公司的合作專案一樣,如果僅僅是給他們打工的話,永遠不可能學會造晶片,但是透過他收買了摩托羅拉公司的底端技術平臺,又獲取了其他半導體制造巨頭的一些技術資料之後,現在透過開發自己的低端處理器,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現在範氏投資集團旗下的智慧家電,所採用的電腦晶片,都是擁有自己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了。
別人的東西再好,那也是別人的,自己想要達到或者超過別人的技術水平,就需要從最低層的事情做起,才能夠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大廈來。
第八百五十四章 真正的內幕
聖誕節前夕,沈盈從京城飛到了上海,來見半個月都沒有回家的範無病。
忙得昏天黑地的範無病抽出時間來去機場接沈盈,卻意外地發現跟隨她前來的,還有總裝備部的張部長,以及一些軍方的專家們,陣容也算是相當華麗了。
“你們怎麼湊到一塊兒了?”範無病有些驚訝地問道。
沈盈將自己的毛茸茸的火狐皮毛帽子往下拉了拉,披著一件純黑色油光發亮的水貂皮大衣,更顯得她的肌膚水嫩如玉一般,聞言就笑著對範無病說道,“舅舅是過來幫你拉技術人才的,要不然他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離開總部呢?”
張部長哈哈一笑,和自己的專家隊伍們一塊兒走下來,把他們逐個介紹給範無病。
範無病一邊兒非常詫異地跟專家們握手打招呼,一邊兒讓自己的助理趕緊安排接機的車輛,畢竟自己沒有想到張部長會帶十幾個人過來,只開了兩輛轎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