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永樂大帝朱棣 作者:吹嘻

是沒有道理,這時明朝剛建立不久,內外都有危險。

這時明朝的主要敵人仍是元朝殘餘勢力,自元至正二十年(宋龍鳳六年,1360年)後,朱元璋的力量迅速壯大,他先後兼併了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政權,於吳元年(1367年)命徐達等北伐中原奪取了元朝的山東諸郡。第二年,明朝建立,明軍繼續北進,攻下汴梁。八月逼近大都,迫使元順帝開健德門北遁大漠。這時以和林為中心的元朝皇室仍有相當的實力,所謂〃整復故都,不失舊物。元亡而實未亡〃 。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元政權稱作北元。北元勢力所及西自天山,東至呼倫貝爾湖,北抵額爾齊斯河及葉尼塞河上游,直至長城的廣大地區。北元的主要力量有兩支,一是據有陝西甘肅的河南王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他大約有四十萬人馬。一是控制遼東的納哈出,他大約有二十萬之眾。此外,雲南還在元朝宗室梁王的手中。整個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也,歸附部落不下數千裡也,裝資儀仗尚賴而用也,駝馬牛羊尚全而有也〃 。不僅如此,遼東的女真,陝甘的西番,以及西域、高麗仍然都是北元羽翼。面對這樣的形勢,朱元璋不能不認真對待,暫時也只能採取〃固守疆國,防其侵擾〃 的政策,在國內,懷念舊朝的情緒,忠於舊朝的遺民,狐疑觀望者貌合神離,遠遠沒有肅清。就在朱元璋冊封諸王的前一天,他下令〃禁止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表面上說是為了〃別婚煙,重本始〃、〃厚民俗〃 ,而實際則寓有監督控制之意。冊封親王以屏藩帝室的目的之一,就是針對明朝的這些內外敵人。朱元璋先後共生二十六子,其後封王而置於邊塞的就有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晉王、北平的燕王、大寧的寧王、東北的遼王、宣府的谷王、大同的代王、寧夏的慶王、蘭州的肅王,這九王皆稱塞王,〃莫不敷險隘,控要害〃。

第6節:驍勇的燕王(5)

在告天下以冊封諸王的詔書中,朱元璋先申明他得天下是〃賴將帥實力〃,因而應該〃先論武功以行爵賞〃,隨後又不憚其煩地解釋為什麼〃報功之典未及舉行〃,而已先行封建了諸王。其意本在安撫人心,實際沒有提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先說是〃緣吐蕃之境未入版圖〃,又說是〃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他的這番解釋實際上已經明確無誤地將諸王放在了與將帥對立的位置上了。他先行冊封諸王唯恐引起那些曾為建立朱明皇朝而流血犧牲的元勳宿將的不滿。所以朱元璋分封親王的另一目的不僅是為了對付國內可能出現的人民造反,更重要的則是企圖以眾親王與這些將帥相抗衡,以加強皇室的地位。內地的周王、齊王、楚王、潭王、魯王、蜀王都無不在要塞之地。

親王不僅享受歲祿萬石這樣優厚的物質待遇,而且政治地位也很高。他們在自己的王府中有一套官屬,冕服車騎宮室之制僅次於皇帝,公侯大臣亦不得與之鈞禮 。更重要的是親王握有軍隊。洪武五年,成立了親王護衛指揮使司這樣的機構 。每王府設三護衛,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萬九千人 ,更重要的是,在親王的封國內,中央政府所派駐的守鎮兵也往往歸親王調遣。洪武二年始編訂的《祖訓錄》規定:

凡王國有守鎮兵,有護衛兵。其守鎮兵有常選指揮掌之。其護衛兵從王調遣。如本國是要塞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鎮兵,護衛兵並從王調遣。

調動守鎮兵,僅有皇帝的御寶文書還不行,還需要有親王的命令:

凡朝廷調兵須有御寶文書與王,並有御寶文書與守鎮官。守鎮官既得御寶文書,又得王令旨,方許發兵。無王令旨,不得發兵。

明初對親王權勢唯一限制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親王沒有自己獨立的地盤,也不得干預地方行政事務。

分封親王是為了保證明朝的長治久安,但如何能確保做到這一點,朱元璋仍然頗費腦筋,他認為除了對諸王的教育鍛鍊外,就是要求諸王不能離開自己所確立的規範,不能改變自己定立的制度。

為了使對諸子的教育約束制度化、法律化,朱元璋於洪武二年四月十一就下令編輯《祖訓錄》,後來又下令編《昭鑑錄》。到洪武六年三月初一,《昭鑑錄》成書了 。

這是一部專門給諸子看的書。它先後由禮部尚書陶凱、主事張籌、秦王傅文原吉、翰林院編修王撰等人編訂。內容包括漢唐以來藩王所行的善惡,用以對諸王進行勸誡。宋濂為此書寫了序,朱元璋賜以書名。朱元璋對文原吉等人說:〃朕於諸子常切諭之,一舉動戒其輕,一言笑斥其妄,一飲食教之節,一服用教之儉。恐其不知民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