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永樂大帝朱棣 作者:吹嘻

吳王時他被立為世子。老二朱樉十二歲,老三朱??十歲,最小的老七朱■也已經四歲了 。雖然這時天下仍然爭戰不已,但這些王公子弟畢竟是生於安逸,長於富貴。他們不會再受朱元璋幼年時的那些苦,不用去放牛,不用吃草根樹皮,也用不著做那形同乞丐的遊方僧了。朱元璋對他們寄有很大期望,指望他們將來繼承自己開創的大業。他深知不諳世事的紈絝子弟是無法擔當大任的。他希望諸子知道什麼是疾苦,什麼是勞碌。這年十月二十二,他讓老大朱標、老二朱樉到臨濠拜謁祖宗的陵墓,順便了解民間疾苦和自己創業的艱難,也是為幾個弟弟做個榜樣。朱標臨別時,他對諸子說:

世稱商高宗、周成王為賢君者,汝知之乎?高宗勞於外,知民疾苦,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知稼穡之艱難,故其在位不敢暇逸,能修勤儉之政,為商周令主。今汝諸子生於富貴,未涉艱難。人性習於宴安,必生驕惰。況汝他日皆有國有家,不可不戒。

今便汝等於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因道途之險易,以知鞍馬之勤勞,觀小民之生業,以知衣食之艱難;察民情之好惡,以知風俗之美惡,即祖宗陵墓之所,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之不易也。

十一月甲午,圜丘建成,朱元璋出視,世子從行,朱元璋命左右引導,遍歷農家,觀其居處飲食器用。回還後,朱元璋對世子說:〃汝知農乏勞乎?夫農身不離畎畝,手不釋耒耜,終歲勤動,不得休息,其所居不過茅茨草戶,所服不過練裳布衣,所飲食不過菜羹糲飯,而國家經費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居處食用,必念農之勞,取之有制,用之有節,使之不苦於飢寒,若復加之以橫斂,則民不堪命矣。〃

就在這之後,十二月十一日,中書省左相國宣國公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向朱元璋獻勸進表,請朱元璋登帝位。朱元璋推辭了一番,便於十二月二十二日祭告上天,決定登極 。朱元璋已經成了實際的皇帝,就差舉行正式典禮了。但在這新朝伊始政務叢脞中,朱元璋也還想著對諸子的培養。他知道只有有了可靠的子孫,他所開創的大業,才能傳之久遠,他悉心經營所付出的心血才不會白流。在父傳子家天下的時代,朱元璋的想法是正常的。本來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對於皇帝和他的子孫來說,國即是家,家即是國,家與國是一體的,它的延續必須是以朱氏的血統為標誌。二十四日,朱元璋正式為諸子命名。他將這要寫入宗室譜牒的大事祝告給太廟。告文寫道:

維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禮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舉兵渡江以來,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曰樉,曰??,曰棣,曰■,曰楨,曰榑,從孫一人曰煒,敢告知之。

同時,朱元璋考慮諸子已經漸漸長大,應該習勤勞,以不致驕惰。他讓內侍做了一些麻履行幐,凡是諸子出城稍遠的,必須騎馬走兩程,步行走一程,非要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勞苦的滋味不可。

朱元璋登極轉眼就快一年了。這一年裡,明朝軍隊北討南征節節勝利。福建廣東相繼歸入版圖。北伐軍經山東、河北直逼大都,迫使元順帝帶領臣屬倉皇棄城逃跑,出奔上都,攻克了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中心,朱元璋正式取代元朝得到全國統治者的地位。

洪武元年十一月四日,大雪覆蓋了南京城。皇城裡一片瓊樓玉宇、莽莽蒼蒼的鐘山也顯得更加雄偉壯美。昨天冬至,朱元璋到圜丘祭祀過皇天上帝,百官紛紛前來慶賀這大禮告成。今天朱元璋特意在奉天殿宴請百官。宴會剛罷,朱元璋信步來到大本堂。這是皇太子和幾個兒子讀書的地方。大本堂藏有古今圖書,教師都是各地的名儒,他們是朱元璋根據群臣的推薦親自寫信徵召而來的 。朱元璋要求老師不僅能培養諸子的德性,而且要與他們朝夕論說〃民間稼穡之事〃和〃往古成功之跡〃 以使諸子瞭解民情,增長政治知識。老師們輪番在大本堂夜直,另外還有一批從各地選拔的聰明伶俐的少年給諸子伴讀 ,這些師傅也夠認真的了。他們對諸子的管束甚嚴。諸子中有不聽教訓的,甚至要捱打。有一次,老師用管打了淘氣的皇子的額頭,朱元璋為此大發脾氣,經皇后馬氏的解勸才算完事 ,大本堂是朱元璋常來的地方,他不僅要檢查諸子的課業,也常與各位老師商榷古今,評論文字,有時則賜宴賦詩,相與唱和 。

大本堂不過是崇屋數椽,並無華麗的裝飾。堂前一徑小路幾束脩竹,沒有亭臺館榭,卻有片片菜地,那越冬的蔬菜在白雪中透出點點碧綠。朱元璋曾對皇太子和各位皇子說:〃此非不可起亭館臺榭為遊觀之所。今但令內使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