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又沒有一個是非公斷,因此難免混亂。
上面混亂,下面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南瞻部洲之中本來就是佛道兩支並存的局面,以前是道略強於佛,但是從唐玄奘西天取經歸來之後,佛教大盛,甚至略略佔了上風。
本來佛道同源,只要處理得當自然相安無事,可如今上面已經混作一團,下面的衝撞可想而知,愈演愈烈,到如今甚至連一家之中也漸漸出現分歧,父母子女之間常常相爭不休。
有道是禍不單行,偏偏這個時候,西賀牛洲境內的突厥國和西戎國趁勢而起,幾乎同時向大唐國發起了攻事,一時之間,邊關頻頻告急。
那突厥國也是信奉佛教的,所以眼看著俗世戰亂漸起,那些佛門高人們也懶得理會這等閒事,而那西戎國卻是有魔教支援,更是猖獗。
也該是大唐國國運昌盛,氣數未盡,就在這個時候唐王的第九子出生了,天降祥瑞,而唐王也因此受到衝擊,幡然醒悟,才發現突厥國和西戎國已經越過邊關,向中原挺進。
唐王一身征戰,殺伐果斷,如今醒悟過來,立即撥亂返正,一面調出精兵,一面清理朝堂,同時將這第九次取名為“李治”,對這第九子也是寄託了很多希望,殊不知此子是大唐的福星,但也是禍星。
【293】玄奇入劫,群雄逐鹿
這第九子李治,雖然在出生的時候顯得神奇,致使在唐王晚年為太子之事煩惱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個第九子出生的那一天,逐而狠心廢掉了內鬥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將這第九子李治冊封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但是他本人並沒有他父王那般雄才大略,只是沿襲了他老子制定的一切,又有賢臣輔佐,這才造出了一個有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但可惜的是他命犯災禍,時常多病,使得武媚娘有機可趁,最後牝雞司晨,甚至改了大唐國號,取名為周。
當然,此乃後話,相隔百年,不提也罷,但說眼下大唐國戰事吃緊,突厥國和西戎國狼子野心,一路強攻,終於越過邊關,挺進中原。
好在大唐國國運昌盛,這短暫一時的迷惑倒也傷不了多少根本,如今幡然醒悟,朝中依然有賢臣,軍中依舊有良將,王令下達,立即三軍出動,勢如破竹,抵至前線,抗擊外侵。
但是突厥國和西戎國乃是蓄謀已久,往日也時常騷擾邊關,如今挺進中原又豈會沒有準備,雖然大唐國兵強馬壯,以逸待勞,同仇敵愾,一時間大捷連連,一鼓作氣將兩國趕回邊關。
但卻並不能一擊必勝,如今兩面三國,僵持不下,儘管唐王一再派兵,還是難以拔掉這兩個肉中之刺,而突厥國和西戎國卻在這個時候,很是默契的選擇拒而不戰,似乎在伺機而動。
這大唐國的三軍統帥乃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此人追隨唐王四處征戰,戰功赫赫,拜為陳國公,武將出生,當年與李靖同事,修習道術,如今也是小小地仙修為。
帳下也多良將,但是如今突厥和西戎兩國高掛免戰牌,強攻不可,想固守偏偏又有唐王催促,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這一日侯君集與眾將在帳中商議對策,思來想去,依舊沒有良策,這時卻有一個名喚鍾離彧的將軍猶豫道:“稟告統帥,卑職有一策,但是不知能否成事,所以沒敢斷言。”
侯君集聞言,看了看這鐘離彧,知道這位將軍也是黃道中人,心中大喜道:“成與不成,事在人為,鍾離將軍儘管說來。”
鍾離彧尋思了片刻道:“卑職早年拜師學藝,略懂道術,知道那突厥、西戎兩國軍中有高人支撐,卑職願意去拜訪老師,求他出山,或許管用,只是卑職當年因無仙緣,便被恩師送下山門,與俗世之中建功立業,如今不知能否請動恩師,所以還請統帥定奪。”
侯君集好歹也是地仙修為,尤其會不知道門玄妙,要是真有世外高人相助,想必定能攻克外敵,只是他也不敢將這等大事全權壓在鍾離彧這樁還不肯定的買賣上,思量了一會問道:“不知你家恩師是何方高人,在何處仙修,來回需要多少時日?”
鍾離彧回道:“恩師名喚青雲子,住在南瞻部洲的落霞山青雲洞中,當年卑職下山之時,恩師賜了三枚金符,從軍一來已經用了兩枚,憑這一枚金符,一日之內,卑職也便能往返。”
侯君集嘆道:“好好好!將軍務必真情相求,請得名師出山,本帥自當記你大功一件,快去快回。”
鍾離彧得令,心中大喜,當下取出一枚金符,四四方方,金光隱現,咬破指尖,在金符之上草草書畫了幾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