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智慧的卯榫設計、沉穩的色調及濃郁的歷史感,讓人們深深迷戀。
你可以在閒來無事時,用足夠的時間把玩摩挲紅木傢俱的邊角,細細打量歲月的刻痕所構成的特殊圖案、流暢的線條、典雅的造型和精緻的做工。當你的目光與紅木傢俱相遇的時候,你就是在細數歷史的流逝。紅木傢俱那沉穩、冷靜的外表,會使你心平如鏡,靈臺空明。在家中添置幾件紅木傢俱,營造一箇中國式的古典氛圍,往往會讓人在一瞬間變得靈秀很多。一把明式的圈椅,一張清式的書案,一盞紅木紗燈,一幅鮮豔的織錦,哪怕它們只佔領一個角落。傍晚,褪盡一天的疲憊,煮一盞香茗或燙一壺老酒,在黃昏中細斟慢酌,品出紅木傢俱的情懷,這才懂得,生活是多麼令人沉醉。
古董表收藏:懷舊人性美麗之處 懷舊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性的美麗之處。時光流逝,世事滄桑,每個人都曾擁有過美好的回憶,而古董表見證了這一切。似乎在那發黃的白色錶盤,仍在滴滴答答地走著的金色錶針,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一絲溫暖和感動就不由自主地湧上人們的心頭,從而激起人們心中久逝的情懷。
手錶是時尚和聲望的象徵,戴一塊什麼樣的手錶往往無聲地表明瞭你的身份。你可能沒有必要知道現在究竟是幾點,但你必須有一塊能很好地裝飾你腕部的手錶。
古董表作為一種重量級的投資藝術品,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風靡全球的。在此以前,無論是掛錶還是手錶,都只是一種計時器,與所有的機械產品一樣,老表每年都在折舊,每年都在降值。但這一切都在1985年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人們驚訝地發現,美國紐約的名流們手上戴起了二戰以前的老表,並且引為時尚。於是,這種懷舊潮從美國湧向了日內瓦、巴黎、倫敦……據拍賣紀錄及經營商的銷售資料顯示,古董表當年的市場價格比上年上漲了1/3。巨大的升值潛力,讓全世界人刮目相看。從此,全球性的古董表收藏熱就這樣迅速興起了�腕上的懷舊潮流開始奔湧而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精明的上海人剛走出憑票購買手錶的歲月,手腕上戴著一塊全鋼的上海牌手錶,在那時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與此同時,上海各處的寄賣商店玻璃櫥窗裡擺滿了法國、美國、瑞士與蘇聯的老款手錶。有些無牌的20世紀30年代的女款腕錶,因無人問津,所以寄賣店不願接受。但錶殼是金光燦燦的K金的,於是錶殼便被拆下去打金戒指,上海人又一次顯示了他們的“精明”。
而這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在一水之隔的東瀛日本,在風景如畫的日內瓦,還有香港等地,一場“復興”古董表的熱潮史無前例地興起了。古董錶行情狂熱飆升的市場資訊告訴人們,蒐集古董表不僅僅是一種閒情雅趣,更是一種投資與升值的行為。它的潛在力量使香港人大大地振奮,開始了尋覓古董表之旅。
香港人選擇了上海,上海在20世紀30年代是遠東經濟金融中心,被譽為東方的巴黎。當時的上海人除了長於做生意之外,還很講究生活情趣,經濟也比較富裕。玩表風靡上流社會、工商界和社交界,連名噪一時的亞洲影后胡蝶也出現在瑞士手錶的廣告中。而這些沉澱下來的大量西洋古董表,卻蒙垢含羞地被上海人遺忘在角落裡。
香港人率先搶佔了上海灘的古董表市場,臺灣人緊跟其後。他們瞄準了勞力士,因為在20世紀30年代時,勞力士公司在國外的最大代理點就是設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惠羅公司。而當年從惠羅公司售出的勞力士手錶正靜靜地躺在舊貨店的櫃檯裡,與勞力士一起躺在那裡的還有歐米茄、浪琴,還有金殼掛錶、打簧掛錶、琺琅掛錶,還有19世紀的老爺表等。微微泛黃的白色錶盤記載著它們特別的身價,依然清脆的滴答聲顯示出高超的技藝。香港人、臺灣人悄悄地從舊貨店裡用兌換券換走了一塊塊古董表。等到上海人覺察出古董表蘊藏的價值時,古董表的價格早已超出他們購買能力的限度了。
據報道,上海手錶廠第一批手錶產品現在被拍賣到十幾萬。現在國內很多表廠的第一批產品都成為收藏的物件。20世紀40年代進口的瑞士產勞力士等名錶,當時不過幾百元,至今已升至萬元、幾十萬元。一塊瑞士產歐米茄日月星表,在國內市場已高達120萬人民幣。30年前一塊售價僅200多元的瑞士英納格機械錶如今在收藏市場上已升值到數千元。21世紀的古董表收藏業方興未艾,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士的喜愛。
古董表熱的興起是與機械錶所獨具的懷舊感及實用價值、裝飾價值分不開的,古董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