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部部長彭德懷簽署的《告臺灣###》。文告重申“只有一箇中國,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指出“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美帝國主義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宣佈從10月6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建議國共雙方“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文告的發表,標誌著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新的鬥爭階段,即以###、外交鬥爭為主,軍事鬥爭為輔的階段,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對臺政策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從而贏得了臺灣同胞和國際輿論的廣泛支援。大陸對美軍護航的嚴正立場增加了蔣介石拒絕美國要求停火和撤軍的資本,在杜勒斯訪臺要求國民黨減少駐外島兵力、並承諾不以武力打回大陸,再次玩弄“劃峽而治”的把戲時,蔣介石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既不同意承諾不以武力“光復大陸”,也不同意從金門、馬祖撤軍,迫使美國在10月23日與臺發表的“聯合公報”上,聲言繼續合作,表示“雙方認為在當前情況下,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聯”。
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為了進一步緩和海峽兩岸局勢,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於同年10月25日再次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了《再告臺灣###》,對廣大臺灣軍民曉以民族大義,提出“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反對美國人插手國共兩黨的歷史糾紛;揭露美國的陰謀第一步是孤立臺灣,第二步是託管臺灣,製造“###”;希望海峽兩岸中國人聯合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製造###的伎倆”,絕對不容許美國的陰謀實現,並闡述了“化敵為友”、“一致對外”的具體措施,即單打雙停,保證供應,以利臺“長期固守”。“金門炮戰”使美國妄圖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恫嚇、搞“###”的陰謀徹底破產。
“光復大陸”的挫敗
在“金門炮戰”中遭到沉重打擊的國民黨當局,繼續堅持“###反人民”立場,拒絕中國共產黨和政府一再發出的和談資訊,並利用60年代大陸經濟困難、“文化大革命”、中蘇關係緊張、中印邊境戰爭、越南戰爭等時機加緊對大陸進行挑釁,掀起一股股“###復國”的逆流。
“金門炮戰”遏制了國民黨當局“###”的囂張氣焰,國民黨當局被迫調整“###”的不切實際的政策。進入60年代,臺灣當局提出了“建設臺灣、光復大陸”的指導方針,大陸政策也由過去以軍事騷擾破壞為主,轉變為加強政治滲透、特務潛伏、建立地下###組織及“待機而動”的政策。
蔣介石(左)與蔣經國(右)在雪山前的靜思1958年11月23日,在臺美聯合發表的“蔣杜聯合公報”中,國民黨當局宣佈原則上“放棄使用武力收復中國大陸”的立場,同意實現“重返大陸”的主要手段是實行“三民主義”而不是使用武力。12月初,蔣介石又提出“光復大陸以三民主義為主、以軍事為輔,以政治為主、軍事為從”,“以主義為前鋒,以武力為後盾,以大陸為本戰場”的方針。1960年9月,國民黨八屆三中全會透過了所謂《###建國綱領》;1962年11月八屆五中全會又透過了所謂《光復大陸指導綱領》,主要內容均為綜合軍事、經濟、文化各種力量,推翻新中國政權。1963年,國民黨在召開的第九屆代表大會上提出“反攻復國總體戰”,指出“###鬥爭是一種長期的總體戰,不僅僅限於一時的軍事作戰,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國民黨中心任務是以‘七分政治和三分軍事’對大陸主要進行政治作戰”。國民黨第九屆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蔣介石在大陸政策上調整軍事反攻政策為政治反攻,但從來沒有放棄過軍事反攻的努力。
1962年前後,不滿於偏安臺海一隅的蔣介石集團再次發出“###”的叫囂,企圖趁中蘇關係分裂和大陸發生自然災害的時機進犯大陸。1961年12月25日,蔣介石對出席“國民代表大會”的“國大代表”宣佈,1962年將是“反攻成敗決定年”。1962年元旦,蔣介石發表《告全國軍民###》聲稱,“我們國軍對反攻作戰,已經有了充分準備,隨時可以開始行動”,並宣佈“國民革命反攻復國的總決戰即將來臨,臺灣和大陸###分子共同行動的時間都已經來到了”。
對此,中共中央本著“我們不想打,但也不怕打”的一貫原則,一方面部署軍隊,做好迎戰的準備;另一方面,提請美國注意臺灣海峽的嚴重局勢,爭取美國出面制止蔣介石的妄動。事實上,未等中國提出,美國已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