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出內訌,不僅創黨###之間因權力分配不均而矛盾逐步公開化,創黨###與新生代之間由於從政經歷以及黨內地位不同也不斷產生矛盾。互相叫罵式的內鬥使###團結、清廉、戰鬥力強的政黨形象大打折扣,一些原先對###抱有希望的支持者也開始由希望變為失望,逐漸回流國民黨。###的民意支援度也逐年降低,由1996年的10%逐步下滑到1999年的3%—4%。
三是票源流失。在2000年3月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在“反扁恐獨”的心理下,公開號召###的支持者全力支援獨立參選人宋楚瑜。以宋楚瑜為黨主席的親民黨成立後,不僅###的部分公職人員為了政治出路等原因,紛紛投靠親民黨,###苦心經營的選票與地盤也有全盤被親民黨接收的危險。親民黨為了自身的發展,不斷爭取###優秀人才,進一步加劇了###的泡沫化危機。
總之,###的出現,是李登輝製造國民黨內惡鬥的結果,是國民黨分裂、全面走下坡路的開始。
黨內大老出走(1)
國民黨第二波分裂潮出現在第一次###“總統”時期。“總統”公民###是李登輝的既定方針。他透過“三階段修憲”,定於1996年3月舉行臺灣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
和早年做學問時認真嚴謹一樣,李登輝在政治改革上當然也是深謀遠慮。作為臺灣地區的一位政治活動家,他不會輕易對某一政治體制進行無意義的修正。他之所以極力主張進行“公民###總統”,是有多種政治考慮的。
對島內,完善政黨政治制度。李登輝上臺後,看到各界反對最為激烈的,是往日存在的蔣家父子獨裁和國民黨專制統治;看到最易在社會上獲得民心的,也是修正、取消以往的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