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界人士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死者的哀思。大殮結束後,蔣經國的靈柩被送至桃園大溪鎮頭寮賓館,賓館也改為“大溪陵寢”,在陵寢幾公里外就是其父蔣介石靈柩停靈處慈湖賓館。

蔣經國死後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發了唁電,對蔣經國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並向蔣經國的親屬表示誠摯地慰問。民革中央名譽主席、蔣經國留蘇時的同學屈武先生也致電蔣家慰問。

統觀國民黨一百餘年的歷史,蔣經國佔有特殊的地位。是他,親手結束了名聲並不好的蔣家王朝;是他,準備放棄國民黨一黨專制;是他,開放部分臺胞赴大陸探親;是他,比較重視發展臺灣地區的經濟;是他,嚴格禁止任何“###”勢力和活動;是他,把兩岸關係限定於“中國代表權之爭”,共同維護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蔣經國是靠父親庇護、接收父親政治遺產上臺的,一生的主要失誤是在“###”。###,並沒有給蔣經國和國民黨當局帶來任何政治效益,蔣經國可謂是錯在###、失在###、誤在###,否則蔣經國不會落得有家回不得、流亡海島、偏安一隅的結果。

當天晚上8時零8分,“副總統”李登輝宣誓就任“第七屆總統”。

李登輝在同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談話時聲稱:“這之前為止掌握臺灣權力的,全都是外來政權。最近我已不在乎如此說,就算是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呀!只是來統治臺灣人的一個黨,所以有必要將它變成臺灣人的國民黨。”李登輝在《亞洲的智略》中更是把他上臺以後的心情如實托出:對於“外來政權”支配臺灣問題,“我早有所感,也決心要加以解決”。原來,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對給他本人帶來多少政治權力和榮耀的中國國民黨有如此大的怨恨!所以,當人們看到他自1988年以來對國民黨的所作所為時,國民黨為何在他領導下一衰再衰、一敗再敗,也就不難理解了。

堅持要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李登輝,他的祖先曾生活在祖國大陸福建永定地區,在清代中葉時移民前往臺灣桃園縣龍潭鄉三河村,後定居在臺北縣淡水三芝鄉埔坪村埔頭坑154號。令人遺憾的是,他出生在中國,卻對一箇中國原則有著刻骨的仇恨,要把中國的臺灣地區分裂出去。國民黨讓他當上黨主席,他卻一直在進行破壞黨的活動。

他是一個接受日本教育、深受日本軍國主義影響的人。李登輝出生於1923年1月15日,先是在日本控制下的學校學習,後是在日本京都大學學習,基本接受的是日本教育。正如他在與司馬遼太郎對談時承認他“22歲以前是日本人”。他具有強烈的“皇民化意識”,表現為:一是接受了軍國主義者瘋狂的自大心理;二是在此基礎上經過時間的歷練變成對中國的敵視;三是保留有殖民者的劣根性。

李登輝長期在臺灣大學任教,後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留學,1972年6月突然被蔣經國提拔為“政務委員”,以後任過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1984年2月16日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並當選。可以說他的一切榮耀都是他後來背叛的國民黨給的。

1988年1月13日,李登輝取代蔣經國成為國民黨新的領導人。國民黨主席更換不是簡單的人事調整,而是一個“政治強人”和一個“時代”的消失,隨之而起的必然是權力結構的重新組合。李登輝接任“總統”時,“行政權”掌握在“行政院長”俞國華手中,“黨權”掌握在中央黨部秘書長李煥手中,“軍權”掌握在“參謀總長”郝柏村手中,“國安會”掌握在“國安會秘書長”蔣緯國手中。面對蔣經國留下的“接班四人幫”,李登輝從削弱國民黨實力考慮,必須加以摧毀。要實現這一目標,首要之舉是出任黨主席,鞏固自己在黨內的地位。

為此,上臺初期的李登輝審時度勢,表示國民黨將繼續執行蔣經國的既定方針,宣稱要對蔣經國的遺志“致謹稟遵,篤行實踐,竭忠盡智,克竟全功”。於是他一一登門造訪諸位黨內有影響的人士,換取黨內###派的支援。

李登輝之所以被當時黨內、民眾和社會各界所接受,論“法統地位”有“憲法”第49條保駕,論黨內政治資本有蔣經國的厚愛,論個人形象有“學者、平民”身份,論籍貫有身為“本省人”的優勢,論民意有社會上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的對立心理可以利用,再加上李登輝借用蔣經國的旗號、安撫###派、穩定執政隊伍等舉措,李登輝終於一朝得志,榮登寶座導致朝野間、社會上出現空前的“擁李潮”。

李登輝本人也把目標定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