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情形下的合作對局,以及一個良好的策略如何需要混合競爭與合作。�
對這一路線的追隨,使我們兩人中的一個寫了一本關於上述理念的著作;見Adam Brandburger and Barry Nalbuff; Coopetition (New York: Currency/Doubleday; 1997)�我們曾在原版前言的開篇寫道:“策略思維是戰勝對手的藝術,請牢記你的對手也正做同樣的算計來對付你。”現在我們要在這句話後面繼續補充:策略思維也是發現合作途徑的藝術,即使他人受利己心而不是仁慈心的驅動。這是一種解釋的藝術,對於你自己而言,也要說到做到。策略思維是設身於對方的立場以便推測和影響他人行動的藝術。
我們相信本書涵蓋了上述雖然古老但更加明智的視角。不過傳承性還是有的。儘管我們囉嗦了太多的故事,但我們始終保持著引導讀者的目的,以便讀者發展出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對付可能面臨的策略局勢。本書並非《確保策略成功的七大步驟》之類的在機場候機時的讀物。讀者將面臨的局勢各不相同,掌握一些基本原理,並將其應用於正在對局的策略博弈,將有助於你更好地獲得成功。
公司和企業家必須開發出良好的競爭策略以謀取生存,並尋求合作機會以做成大蛋糕。政治家必須設計競選策略和立法策略以實現他們的願景。足球教練必須為場上的選手製定策略。父母想要誘導孩子的優良行為,就必須成為業餘的策略家(孩子們可是專業的)。
如此多的分散背景中,良好的策略思維仍保留了一種藝術。但其基礎則由一些簡單的基本原理組成,這些原理就是正在興起的策略科學——博弈論。我們寫作的前提是,來自不同背景和職業的讀者在掌握這些基本原理後都可以成為更好的策略家。
有人質疑,我們何以能將邏輯和科學應用於人們非理性地採取行動的世界。這種質疑排除了研究愚蠢行為也有慣用方法。事實上,我們已從行為博弈論的新近發展獲得了某些最為激動人心的新洞見;行為博弈論融合了人類的心理和偏見,並因而給博弈論注入了社會元素。結果是,博弈論可以更好地將人以其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予以處理。我們把這些洞見整合到我們的討論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前言(7)
博弈論是相對年輕的科學——迄今才70餘歲。它業已給實戰策略家們提供了大量的有益洞見。不過,與所有的科學一樣,它已經被數學和行話封裝起來。這是精要的研究工具,但它們卻阻礙了非專業人士理解博弈論的基本思想。我們創作《策略思維》的一個動機,就是認為讓博弈論離開學術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博弈論的洞見在很多應用(商業、政治、體育,以及日常社會交往)中被證實了其有用性。而我們則將這些重要洞見轉換成文字描述,用直觀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論化的命題。
這是2007年10月的搜尋結果。譯者翻譯本書時候順便搜尋了一下,已超過2700萬條了。可見有關博弈論的資訊增長有多快。——譯者注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的主張已成主流。博弈論課程在普林斯頓和耶魯以及其他開課學校中是最受歡迎的選修課之一。博弈論充實了MBA專案的戰略課程。用Google搜尋博弈論得到的結果超過600萬條�。讀者在報紙新聞、專欄文章以及公共政策爭論中都可以發現博弈論的影子。
當然,上述發展多半歸功於其他人:歸功於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它在1994年將經濟學獎授予約翰·海薩尼(John Harsanyi)、約翰·納什和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on),又在2005年將獎項授予羅伯特·奧曼(Robert Aumann)和托馬斯·謝林�;歸功於西爾維亞·納薩(Sylvia Nasar),她撰寫了《美麗心靈》,該書是關於納什的暢銷傳記;歸功於那些創作了獲多項奧斯卡獎提名的同名電影;歸功於所有撰寫通俗讀本使該學科大眾化的人。我們也沾了一點點功勞,因為《策略思維》一書出版發行了25萬冊,並譯成了多種語言,其中日文譯本和希伯來文譯本甚為暢銷。
還有3屆諾貝爾獎授予機制設計與資訊經濟學,這兩個領域均與博弈論有密切聯絡。分別是:1996年授予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ery)和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2001年授予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kerlof)、邁克爾·斯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