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4)

小說:大明名相徐階傳 作者:痛罰

屈指一算,離上京還有三個月,這三個月做些什麼呢?想著想著,他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他與南昌知府商議為王陽明立祠事宜,那知府倒也豪爽,立馬同意。接著便請人規劃,聚集磚木,召集工匠,僅僅三個月在南昌城聳起了王文成公祠,徐階終於了卻一樁心願。在祠堂落成典禮上,文臣武將,凡江西的方面大員濟濟一堂,虔誠地向陽明先生致禮。徐階則文不加點,當場揮毫撰寫了一篇《江西會城陽明先生祠新成奠文》。全文百字,盛讚了“致良知”的學說,稱之為天下“至理”,表述了“我作斯(這)祠,志明聖學”的初衷。徐階一反謹言慎行的常態,向桂萼之流,發起公開的挑戰。看來時年三十七歲的徐階赴京,與朝中奸邪依舊勢不兩立。那偈語的第二句“欲挽狂瀾己下地獄”,莫非真要應驗了?

大明名相徐階傳 第四部分(1)

第二十九回 全身而退歸故里晤故人

飛揚跋扈亂綱紀獲惡名

張齊彈劾徐階,手段毒辣,用心卑劣,引起群臣反擊,連幾位部院大人也按捺不住,加入了彈劾張齊的行列,一時間彈章竟達三十餘。隆慶帝下詔嚴斥張齊,並將張齊調出京城,以示嚴懲。但廷臣餘怒未息,吏部尚書楊博上奏,議將張齊革職罷官。楊博的奏章舉足輕重,張齊看來難逃厄運。

但是出人意料,反對的人居然是徐階。徐階想,自己苦心起草遺詔的目的之一,是在放寬言論,雖說張齊為人險詐,但因言獲罪,豈不又是禁錮言論?便力主從輕處罰,而群臣固執己見。見朝政亂象已現,這也是徐階決意急流勇退的原因之一。

見朝中大臣一面倒,紛起支援徐階,隆慶皇帝也感到吃驚。徐階威信如此之高,自己這皇帝怎麼當?便於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七月二十一日,允准徐階辭官。隆慶準辭,滿朝震驚,紛紛上本挽留,已然無濟於事。請辭獲准的徐階向隆慶辭行,隆慶帝當殿面賜白金鈔幣,敕命“馳驛”,派官差由陸路經驛站護送回鄉。

少師回鄉,飛越關山,一路顛簸四十餘天,於九月初四到達松江。“近鄉情更怯”,不知家鄉現況如何?舊雨皆健在否?常言道人去茶涼,今兒自己辭官,已然一介草民,不知家鄉父老對己持何看法。一路上徐階思緒萬千。

驛車在松郡西門外一處停下,徐階掀簾問故,原來已到松江府接官亭。驛車護送至此,便可回程了。徐階掀簾下車,意外地發現接官亭下,已是黑壓壓人頭一片,知府衷貞吉以下都在恭候,外圈圍著的是父老鄉親。扶下張氏,徐階快步走上亭去,衷貞吉等人在亭下排開,一齊躬身道:“下官恭迎少師榮歸!”見此光景,徐階知道,本想悄然回家的願望落空了。他一手攙扶著張氏,一手拉著衷知府的手說:“你是我們家鄉的父母官,何必興師動眾?”衷貞吉笑曰:“少師有所不知,得知少師榮歸,不僅當地父老,即是卑職下屬,也皆思一睹風采,並非下官刻意安排。”徐階聞言,轉身對接官亭下眾鄉親躬了一躬說:“徐階何德何能,敢勞眾位鄉親?皆請回吧。”亭下眾人這才看清,本鄉這位官居*、名聞天下的首輔,葛衣幅巾,臉方須白,竟是一六十開外的老者。只是舉手投足,與眾不同。

民眾散去不少,衷知府一行指揮衙役把徐階的行李從驛車上卸下,搬上預先備好的車輛,一箱又一箱。眾人訝異,這箱中恐怕都是……正訝異間,只聽得嘩啦一聲,其中一個箱子落地,箱蓋自開,書冊散落一地。那衙役嚇得面如土色。徐階趕緊上前,彎下身子,把書冊一本本撿起,拍了拍,放好。徐階對那衙役說:“不妨,不妨,請搬那車上可也。”衷貞吉打趣道:“少師可謂‘夫子搬家……盡是書’也。”

緊接著,衷知府把徐階請上馬背,又讓徐夫人上了小轎,眾官員策馬東行,將徐階送往濟農倉左近的徐階府第。為讓徐階看看家鄉的變化,還特意繞了些道。

一路行來,徐階首先看到的是接官亭左近的元輔坊、柱國坊,不消說,偌大兩個牌樓,是對自己的表彰。眾人策馬走過府前大街,只見店鋪林立,店招飄揚。經谷陽門外吊橋東,又見牌坊聳立,正欲動問,與徐階並轡而行的衷貞吉已搶先說:“此乃大學士坊,乃紀念少師晉升大學士時所建。”

大明名相徐階傳 第四部分(2)

折向南行,就是南禪寺,徐階眼睛一亮,這一帶的府宅,堪稱宏麗。除了自己的府邸之外,又迤邐聳起五群樓閣,緊挨自己府邸的,是三弟徐陟的三處宅院,太平橋一帶,是略遜樓院的一排排精舍。細問之下,這精舍是長子、次子、三子府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