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4 / 4)

小說:革命與反革命 作者:笑傲網路

來報紙上發表過幾篇解釋‘新思潮’的文章。我讀了這幾篇文章,覺得他們所舉出的新思潮的性質,或太瑣碎,或太籠統,不能算作新思潮運動的真確解釋,也不能指出新思潮的將來趨勢。”胡適所稱的“新思潮”、“新思潮運動”,與時下之“新文化”、“新文化運動”同義。胡適認為,陳獨秀以“德、賽兩先生”概括“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和意義,雖然簡明,但太籠統。胡適:《“新思潮”的意義》,《新青年》第7卷第1號。可能是回應胡適的批評,陳獨秀又專門撰寫了一篇《新文化運動是什麼》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陳獨秀將“新文化運動”限制在“新的科學、宗教、道德、文學、美術、音樂等運動”陳獨秀:《新文化運動是什麼》,《新青年》第7卷第5號,1920年4月。之狹義範圍內,而且完全將“*”排除在外。闡述雖然具體,卻遠沒有“擁護德、賽兩先生”那樣具有決絕的氣勢。亦因為此,陳獨秀這篇專門詮釋“新文化運動”的文章甚少為後來史家所提及。

由於不滿意陳獨秀的詮釋,胡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據我個人的觀察,新思潮的根本意義只是一種新態度。這種新態度可叫做‘評判的態度’。”而“‘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八個字便是評判的態度的最好解釋”。“這種評判的態度,在實際上表現時,有兩種趨勢。一方面是討論社會上、政治上、宗教上、文學上種種問題,一方面是介紹西洋的新思想、新學術、新文學、新信仰。前者是‘研究問題’,後者是‘輸入學理’。這兩項是新思潮的手段。”

就學理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