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中的集大成者。他的詩歌以沉鬱頓挫風格為主,但也有清新雅緻、婉轉流麗、含蓄俊逸等風格。從形式來說,杜甫詩中最好、最老到的當然是七律,但他的五律、五排、絕句、歌行、新樂府等體裁也是佳作迭出,令人驚歎。所以,杜甫之後的詩人幾乎無人不學他,即使有些人不待見他,但背後仍會偷偷地學。後世學杜者,登堂入室者學習的當然是他的憂國憂民之心,例如文天祥先生。文先生曾經放言說:杜甫把他想寫的東西都寫光了,所以他都不用寫詩了,想寫的時候將杜甫的作品這裡抄一句那裡摘一句就行了,還比自己絞盡腦汁寫出來的要高明許多。這叫“集杜詩”,是一種很高階的文學遊戲。後世學杜而窺其門牆者,則繼承了杜甫詩歌中的新變成分並將其發揚光大,比如由杜詩肇其緒的“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經過韓退之、黃山谷的發展,最後形成了宋詩的基本特徵;再比如杜甫樂府“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特點,經過元、白的發揮,在中唐形成了盛極一時的“新樂府運動”。學杜而等而下之者,則是學杜詩雕章琢句,痛苦地揪著自己為數不多的幾根鬍子苦吟,例如郊、島。其實杜甫寫詩也搞得挺累,他自己就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也嘲笑他“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中學課本里的杜甫像,滿臉皺紋、一派愁苦,蛀書看第一眼便覺得極為神似。
唉,搞文學的實在太辛苦了,古往今來都這樣,沒辦法。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元結:一個寫爛詩的好官
舂陵行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
有司臨郡縣,刑法競欲施。
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
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
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
郭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
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
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
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
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
所願見王官,撫養以惠慈。
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
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
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逋緩違詔令,蒙責固其宜。
前賢重守分,惡以禍福移。
亦云貴守官,不愛能適時。
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
何人採國風,吾欲獻此辭。
元結(719-772),字次山,祖居太原,後移居河南魯山。考證癖們發現,元結居然也是出身皇族,是後魏親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孫。因為是胡人,元氏家族一直都沒出啥文化人。元結的曾祖父元仁基,因為曾經隨唐太宗參加過朝鮮戰爭有功,後來做過幾任小官,掙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業。元結的爺爺元亨,字利貞,因為取了一個比較有文化的名字,覺得自己從此躋身於文化人的行列了,對別人說:“老元家是胡人出身,被人說成只會玩點放狗攆兔子的勾當。自我元亨利貞以後,我們家再也不幹這種沒文化的事兒了。”於是他開始學儒術,居然也成名了,惹得霍王李元軌慕名來請他做幕僚。可惜元亨利貞先生學習太刻苦,把身體搞垮了,兒子元延祖才三歲他就駕鶴西去,嗚呼。還好元仁基老爺子身子骨瓷實,親自將孫子延祖撫養###,總算沒讓老元家斷掉香火。元延祖,也就是元結的父親,除了不寫詩,居然跟陶淵明陶大人志趣非常接近。他四十多歲了,也不想做官;親戚朋友逼急了,他才勉為其難地做了兩任小官。在湖南道縣做了一段時間政府秘書長,從此以後,打死他他也不肯再做官,而寧可呆在鄉下種菜、拾柴。###爺子說:“過這樣的日子就不錯了,升高官、發大財,可不是老夫的追求。”老頭兒住鄉下,吃綠色食品,又沒有利祿之心,所以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七十六歲,高壽。###爺子去世的時候,正趕上安大胖子造反。他把兒子元結叫到跟前,教導說:“你們遇到亂世,恐怕沒法像老夫這樣一輩子優哉優哉地過日子。記住,不管怎麼樣,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名節,別給咱老元家貽羞。”元結後來能成為一個好官,與這樣淡泊名利的父親是大有關係的。元結爺倆的故事正如林則徐大人所說的“無欲則剛”那樣,只有不想做官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建議人事部門把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