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1 / 4)

在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壓力下(史迪威是馬歇爾用來壓制中國戰區的紅人),英國最後與史迪威達成一個折衷協議,盟國的反攻緬甸計劃,延到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英軍出動七個師由西面進攻緬甸,中國出動大軍由雲南進攻臘戍與曼德勒,另外中國駐印軍則由緬北加入作戰,最後盟國的大軍會師仰光。史迪威將這個計劃,回報蔣介石,要求中國方面準備配合。

蔣介石對於盟國反攻緬甸的計劃,一直給與優先的支援,因為這是中國得到大量美援,使得中國作戰力量復甦的唯一機會。但是蔣介石卻堅持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盟國必須要在緬甸發動全面的攻擊作戰,以優勢的兵力,一舉擊潰在緬甸的日軍。蔣介石認為,假如盟國不能出動海空軍,切斷東印度洋的日軍補給線、掌握緬甸戰場的制空權,那麼中國與盟國的陸軍部隊,絕對沒有能力在緬甸北部的作戰之中,擊敗頑強的日軍,只會徒然對中國有限的作戰能力,造成更為慘重的傷害。由於史迪威無法取得英國出動海空軍在緬甸作戰的保證,但是英國反過來叫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進攻緬甸北部,以牽制日軍對印度的威脅。這時史迪威急於復仇,因此任何在緬甸與日軍作戰的行動,他都熱心支援。而此時日軍已經加強在緬甸的軍力,設立了緬甸方面軍,軍力擴充為三個軍。日軍特別在緬北與雲南西南部,地形複雜的地帶,包括怒江河谷、胡康河谷與猛拱河谷,建立一系列堅固的防禦陣地,企圖長期駐守,以切斷中國對外的交通,並威脅與擾亂駝峰航線的運補能力。

30。9 邱吉爾決心出賣中國

由於中、美、英三方面的反攻緬甸計劃,有著極大的分歧,因此蔣介石直接要求羅斯福出面統合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7。羅斯福認為蔣介石的看法有理,因此他決定在一九四三年的一月十四日(奇。書。網……整。理。提。供),與丘吉爾在北非法屬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簡稱卡港)會面時,再製定盟國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會中美國太平洋海軍作戰計劃首長金恩(Ernest J。King)上將指出,美國不能完全忽略太平洋與亞洲戰區所需的軍力,尤其必須挪出更多的資源給蔣介石的中國部隊,以防止中國抗日力量的崩潰,反攻緬甸的目的正是為了要加強提供中國援助物資輸送路線的保障,事關中國戰區作戰能力之維繫,中國獲得足夠與必要的支援,華軍才能牽制與打擊日軍,這樣盟國才可以從容的在歐洲進行對德作戰因此英、美必須確定投入反攻緬甸作戰,更要提供海空軍的強力支援。

狡猾的丘吉爾對這個看法並無反對的表示,同意英國會考慮提供海軍攻擊東印度洋的安德曼島;不過,盟國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延伸盟軍在北非的戰果,把握德國非洲兵團敗北的戰況,乘勝追擊,所以目前的優先戰略是繼續(7此後中國戰區的問題,每次都要驚動羅斯福本人,由他親自下令加以處理,才能得到部分的解決。由於中國戰區的統帥與參謀長一再的不和與衝突,更讓羅斯福覺得,中國戰區是一個麻煩最大,貢獻最小的戰區。在地中海區作戰,等地中海航線的安全確保之後,英軍就可以方便經由蘇伊士運河調兵進入印度洋作戰。邱吉爾及英軍高層代表當然不斷提醒美國,不要忘了盟國對“歐洲第一”(“Europe First“)的共識。於是,反攻緬甸的日期調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緬甸的雨季之後)。卡港會議竟然沒有邀請中國的代表參加,就討論與中國命運關係最大的議案,反攻緬甸計劃。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邱吉爾與馬歇爾陰謀忽略中國戰區的心態了'8'。卡港會議所決定盟國反攻緬甸的戰略,實際上是一種對付中國的戰略。因為這純粹是紙上談兵,而無實際幫助的煙幕彈而已,目的在欺瞞羅斯福的判斷,以及吊住中國戰區的希望而已。因為整個反攻戰略決定性的兵力,是要由中國擔任,中國卻連參加開會的代表都沒有。同時當時中國急需的,是盟國實質作戰資源的援助,特別是空軍飛機與作戰物資的運送,但是在盟國的援助的優先順序之中,中國戰區所有的需要,全都是排在最後考慮,這個安排不變,中國就沒有力量改善自己的作戰能力與士氣,只靠盟國會全力反攻緬甸的空頭支票,來繼續苦撐下去。卡港會議之後,美國的陸軍航空隊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安諾德(Henry Arnold)與魏德邁(Albert Wedemeyer),特別前往重慶,報告盟國的反攻緬甸計劃,在路經印度之時,與魏菲爾、史迪威先見面,討論反攻緬甸的作戰大綱,大家會商決定,在一九四三年十月,盟國對緬甸採三面夾攻,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