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1 / 4)

直到九月二十四日,日本的第一軍才攻佔保定,華軍順利脫離戰場,日軍並未獲得殲滅華軍主力的機會,於是迫使寺內壽一決定,日軍繼續深入,沿平漢線南下進攻交通與軍事重鎮石家莊。

這時蔣介石既已將決戰的主力東調,於是下令平漢線的中央軍主力部隊,沿正太鐵路向山西高原的戰略高地集中,以協助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防守山西,因此讓出了戰線側翼。日軍雖然順利攻佔石家莊,但是仍然沒有捕捉到華軍。不過這時由於日軍第五師團與獨立旅團,在山西北部作戰不力,被阻在忻口,因而誘發華北方面軍為了支援第五師團作戰,提早發動攻佔山西的作戰'2'。

因為日本的華北方面軍,既然無法在河北的作戰行動之中照原計劃,圍殲中國的主力部隊,於是關東軍蒙疆兵團(原先的察哈爾派遣兵團改名)在山西北方的右翼,全力搶攻山西北部平綏線的重鎮大同,以進逼山西內長城防線。而在山西戰略要地大同作戰的華軍,竟然在部隊沒有及時進入陣地,就被日軍快速進軍的蒙疆兵團打得七零八落,陣地全線潰散。閻錫山因而無法有效掌控內長城以北防線的狀況,氣得槍斃了軍長李服膺,華軍只有不戰而退撤離大同,退守內長城防線。(這時只有過內戰經驗的華軍,根本不能瞭解一支現代化、一流水準的日軍之武器、戰術運用與其作戰速度,因此在剛開始的作戰上經常是無法招架日軍的攻勢。)

這引起在大同東南方作戰的日軍第五師團,躍躍待試地向山西深入,因為第五師團在南口的平綏鐵路作戰中,就比不過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表現,如今又怎能眼看著察哈爾兵團手到擒來地攻佔大同?(事實上,日本關東軍與華北方面軍一直在為內長城防線,進行“地盤”的爭執,關東軍總是想控制察哈爾南部與山西北部,造成華北方面軍極其不滿)。

21。6 平型關大捷的歷史真相

第五師團長板垣徵四郎本來就是個野心極強的軍人,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就是他“蓋世”的功業,如今他那肯低頭讓人,所以板垣決意深入山西,以搶回被關東軍奪去的面子。於是日本第五師團朝向靈邱、平型關以及忻口一線進兵,與蒙疆兵團由大同南下,對太原形成鉗形攻勢'3'。

同時日本大本營發現華東作戰,已經轉為新的主力決戰地區,日軍在上海已經感到兵力分配不足的問題了,因此決定從華北方面軍抽調兩個半師團(第六師團與第十六師團,以及國崎支隊),投入上海作戰,這樣一來華北方面軍就根本不可能在華北發動重大攻勢,只有將剩下的部隊,改投入山西作戰,於是整個華北作戰的重心,就“意外”地轉向山西,而中國方面最為擔心的狀況,即日軍會以大軍越過黃淮平原南下,直撲武漢的作戰,日大本營不單是根本就沒有認真的設想過,此時也不再有軍力加以實施了。

由於蔣介石將固守山西高原,當成華北作戰的戰略重心,因此調派大量的部隊支援第二戰區的閻錫山,山西更是閻錫山所經營的“獨立王國”,長達二十年以上,當然不容日軍輕易得逞。大同既失,華軍決心全力在內長城防線,進行固守決戰。平型關是這個戰線的一個防禦重點,剛好日軍第五師團,由靈邱向平型關進軍,與是閻錫山與傅作義、楊愛源商議,指揮包括中央軍、晉軍以及八路軍,在“平型關'4'”一帶進行口袋戰術佈陣,準備包圍與反擊日軍長驅直入的攻勢,以鞏固太原的外圍防線。

而所謂八路軍的林彪一一五師所創下的平型關“大捷”,只是這場作戰中的一個小型伏擊戰而已(單獨地伏擊到日軍一支補給車隊)。當時真正防衛平型關的是劉奉濱師,屬於孫楚指揮,在他的右翼是劉茂恩軍團,高桂滋軍,左翼則是傅作義軍、陳長捷軍,日軍的第五師團與第二混成旅團,猛攻平型關陣地,展開血戰,日軍部隊於九月二十一日發動側翼攻擊,越過平型關戰線,而深入華軍所佈置的戰線口袋之中,兩軍陷入激戰。

因此當時第六集團軍司令官楊愛源,下令所指揮的華軍,分成五支部隊,開始滲入日軍後方,進行攪亂日軍在平型關後方的戰線,對於日軍補給線進行遊擊戰。而其中林彪師共有一萬多人,奉命在平型關的東南方,屬於右翼助攻部隊,進行敵後遊擊。

九月二十五日凌晨,林彪師以秘密靈活的遊擊運動方式,在小寨附近的土溝,逼近日軍一支營級(大隊)的運輸補給部隊,然後發動近距離的突擊,在半天的戰鬥中,全殲了這支總數在五百人以內,以後勤支援為主的日軍部隊,僅抓到俘虜一人(後來還是讓他逃脫了),俘獲步槍兩百支而已。只是當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