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事衝突的不祥預感。隔天,雖然傳來中日雙方已在前線達成和解的協議,但是蔣介石卻更為不放心,八日蔣拍發電報給在四川的何應欽,就他立刻設法完成四川整編工作,兼程趕回南京,準備調兵遣將的事宜。接著蔣介石又下令在廬山開會的西北軍將領孫連仲,立刻下山,率領四個師的部隊,進駐河北保定,以作宋哲元的後應。

蔣介石親自拍電報給宋哲元指出:

“盧案必不能和平解決,日方將得寸進尺,決無已時,中央已決心用全力抗日,寧為玉碎,以保持我國家之人格,此次勝敗全在兄與中央共同一致,無論和戰,萬勿單獨進行,以免遭敵各個擊破,兄可將司令部移防保定,以免受到日軍的包圍。”

不過這次宋哲元根本不把蔣介石的指示,當成一回事辦理。

同日在延安的毛澤東,召開政治局會議之後,也立刻發出電報,支援南京要對日本採取強硬的立場,並且派遣周恩來等人前往南京,共商抗日的大計。這時中國各地的輿論,也是一片不能退讓的抗日情緒。七月十日,蔣介石更進一步的對軍令部下達指令,進行各種可能發展的參謀作業準備,以備局勢急轉直下,迎戰日軍。蔣介石同時也對各路的軍政領袖們,發出“中央決心抗日,希望大家前往南京,準備共商抗日大計”的電文。而這個電文所得到“各路諸侯”的反應,是出奇的熱烈。兩百年來,中國第一次這樣展現團結一致的對外作戰立場。

在華北的日本駐屯軍接到東京不擴大的交涉方針指示,雙方最大的困難是,華軍不能同意從盧溝橋撤退。七月九日,河邊旅團的部隊在盧溝橋附近集結完畢,完全不顧剛剛達成的停火協議,立刻對盧溝橋等陣地發動攻擊,日軍原希望能夠展現一下皇軍無敵的軍威,但卻仍然一樣地遭到華軍強力的反擊,盧溝橋還是沒有攻下,日軍反而遭到華軍的包抄攻擊,損失了不少人馬。

日本駐屯軍只有改用談判的方式,於七月十一日,中日雙方又在會商解決辦法,結果中國同意:一、對於事件表示遺憾,並且約束部下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二、盧溝橋附近陣地改由保安隊接防。三、徹底取締抗日團體。在中日達成協議之時,日本駐屯軍司令官田代中將已經進入彌留,日本軍部急派香月清司中將接任駐屯軍司令官,當天啟程赴任。同時在山東休假的宋哲元,在接到部署十萬火急的電報催促之後,也才在同一天,離開山東老家,準備回北平處理對日本的交涉。

19。5 日本決定出兵華北

但是在東京,事情卻有了急轉直下的發展,七月十日午夜,東京參謀本部接到日本駐南京副武官大城戶的最新情報,指出蔣介石已經開始調動部隊北上,支援宋哲元,這個情報造成日本參謀本部擔心駐屯軍缺乏主帥控制大局,兵力可能不足,而會吃國民政府援軍的大虧;而在此時關東軍與朝鮮軍更是不斷髮出“請戰”的電報,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甚至派遣少壯派軍官返回東京,陳述作戰要求,並且表示,關東軍已經主動開始集結部隊待命,準備隨時支援華北的駐屯軍。

因此日本的參謀本部在面對海外駐軍重大的壓力,以及對於敵情調軍必須有防衛的動作下,作戰部長石原莞爾終於被迫同意,在內閣會議中提出華北增兵方案。七月十一日,日本政府先舉行五相會議,在陸相杉山元的保證,以及參謀本部的區域性防衛前提下,正式決定出兵中國華北,並且下令日本進入動員,以支援日本在中國華北進行有限的軍事行動,日內閣接著在下午三時,行禮如儀的透過“華北增兵方案”。

日本的內閣會議結束之後,緊接著在十一日下午四時,參謀本部與陸軍省長官正式晉見日皇,請旨出兵華北。日皇裕仁在得到陸相杉山元的“保證”,假如中日爆發全面戰爭,日本最多隻要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解決中國任何的反抗。同時參謀總長閒院宮親王戴仁也保證,蘇聯絕對不會利用中日衝突的機會與襲擊日本。這樣裕仁就正式批准日本對華北進兵的聖旨,中日之間的歷史決戰,就這樣無法回頭而要開始了。

在日皇批准對華北增兵命令的新聞釋出之後,原本飽受經濟低迷與政治混亂打擊的舉國上下,全都進入瘋狂亢奮的狀態,他們認為日本再現帝國神威的時刻,終於來到了,日本全國都出現熱烈募款支援軍費的活動,各個徵兵站都是大排長龍,各種勞軍團體與軍眷後援會紛紛組織起來。日本人民普遍的認為,只要日軍出擊,中國必定屈膝,接下來將是日本可以任意宰割中國所有市場與資源的黃金時代了!

日本參謀本部接到御旨批准出兵的同日,立刻向關東軍與朝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