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蘇等國的壓力而退縮,讓日本無法完成獨佔中國利益的歷史覆轍。所以軍部少壯派認為,關東軍應該設法隱忍,等待國內的改造成功之後,才能在中國東北進行武力侵略,這就是日本少壯派軍官當時的“國內改造”派立場。
但是關東軍少壯派則是認為,日本人民對於軍國主義支援的狂熱,仍嫌不足,同時軍部高階將領以及元老重臣們,也不敢輕易地認可或是支援少壯派所發動的軍事政變,最為難以拿捏的是日皇裕仁的態度,因此不如由關東軍先在中國東北發動“發揚皇威”的軍事行動,如此可以刺激日本朝野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使高階將領與元老重臣們,在“民氣可用”的民粹主義壓力之下,會因對外用武的成功,而改變其審慎的立場,轉為支援國內建立完整的軍國主義體制,這就是當時的“國外舉事”派立場。雖然雙方的行動方針順序不同,但是最終的目標則是一致的,對外侵略中國與對內建立軍國主義政府。
一九三一年三月,日本國內的少壯派軍官決定,準備先以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