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請官老爺做主一事告知王家,讓王家也做好對簿公堂的準備。
哪知楊大柱前腳才捎完訊息回來,柳氏的丈夫王福貴後腳就來到了楊家,一上船板凳都還沒坐熱就親口表明、他們王家其實並不想把事情鬧大,是已有些迷了心智的柳氏一人堅持胡鬧,王福貴和王大郎都知道此事怪不得楊七娘。
王福貴親自上門說些這些話,自是讓楊家上上下下鬆了一口氣———只要王家沒讓楊七娘守活寡的意思,那這事情就有可能友好解決了。
楊大柱邊讓魚兒給王福貴倒杯茶,邊問道:“福貴,那你說眼下這事兒如何處置比較合適?”
王福貴和王大郎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脾性看著也相差無幾、為人也還算厚道,因此他當下就直截了當的說道:“我渾家說的那些胡話兒都不算數,你們別往心裡去!讓你們拿出兩百兩紋銀確實有些過分了……”
“你們只要把當初我們家送的抱媳婦禮還回來,再額外給我們二十兩銀子、算是楊七娘在我們家七年來的飯錢和衣錢,這樣我們兩家就即刻兩清、楊七娘我也會立馬讓人給送過來,這樣處置大柱你覺得如何?”
雖然二十兩銀子對楊家來說還是一筆鉅款,但王福貴提出這樣的要求來倒也不算是太過分,雖然楊家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但楊大柱同劉氏交換了下眼色後、最終還是應下了王富貴的要求。
於是楊大柱馬上命楊大郎、去把村子裡有名望的里正請到了家裡,王福貴和楊大柱當著里正這個公證人的面、立下了白紙黑字的契書,上面寫明一旦楊家把錢物送去王家、王家就得即刻把楊七娘送回來。
因楊家一時半會兒也湊不到二十兩銀子,因此楊七娘暫時還只能留在王家幫著幹活,不過王福貴已同楊家人做了保證、說絕不會再讓柳氏打楊七娘,讓楊家人放心的籌錢去。
於是楊家接下來要做的事兒便是籌錢了,這劉氏能借到的錢的人家、上回湊抱媳禮時就已都借了一圈了,現下想再去借人家也有心無力了。因此眼下劉氏只能拼了命、沒日沒夜的串珠子,明知這串珠子的工錢只是杯水車薪、卻也不得不攢。
魚兒知道早一日把楊七娘接回來、家裡人才能早一日安心,於是她主動放下別的事情和劉氏一起串珠子,邊串還邊想著用什麼法子幫劉氏儘快攢到錢,否則若是單單靠楊大柱打漁和劉氏種地、串珠子賺錢,那楊七娘估計在王家呆成了老姑婆了,這二十兩銀子楊家也不一定能攢到。
魚兒心想自己這幾年來也學了不少本事了,本以為這次一定能用這些本事替劉氏分憂解難,但魚兒仔細的把自己學的本事理了理後,才發現這些本事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達到一定火候後才可能用來賺錢……
比如跟著呂繡娘學的閩繡和粵繡,若是魚兒把功夫學了也練到家了,那自是一副繡品就能拿到城裡換上幾兩銀子,但問題是要把繡品繡到能賣那個境界,魚兒起碼得再練個三、五年才行!眼下魚兒最多也就學了一年多刺繡,離能把自己的繡品拿去城裡兜售的水平還差遠了……
於是繡繡品換銀子的念頭魚兒便只能暫且打消,而這才跟著瘸腿婆婆學幾個月的影雕就更不用提了,魚兒眼下還在學畫畫兒呢,連雕鑿影畫兒的鑽子都沒摸過,更別提親手雕鑿影畫兒了。
倒是瘸腿婆婆送的那兩幅影雕若是拿去賣、應該能值上點錢,不過那兩幅影雕一幅是瘸腿婆婆的家傳之寶,一幅可能是瘸腿婆婆這輩子最後一幅用心雕鑿的作品……這兩幅作品不到那逼不得已的時候,魚兒實在是不想拿去賣,總覺得賣了有些對不住瘸腿婆婆。
於是魚兒所能做的、便是從林貨郎那兒接各種高難度的串珠子活計,同時暫且擱下刺繡、影雕和讀書識字這些日常事宜,跟著劉氏一起沒日沒夜的串珠子,同時儘可能的想著別的法子、力求早些把那二十兩銀子湊齊。
這一日魚兒正和劉氏在家裡串著珠子,打從拜年師傅為師後就一直住在年師傅家裡的楊六郎、突然急急忙忙的趕了回來。這楊六郎因前段時日跟著年師傅離開村子、揹著各式各樣竹製品去臨近的幾個村莊叫賣,所以一直到今兒回村才知道楊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兒……
楊六郎一回到村子聽到訊息、背在身上的竹簍都來不及放下,就急急忙忙的往家裡趕,人才剛登上船、就扯開嗓子衝船艙裡喊道:“阿母、阿妹,七娘可接回來了?那王家究竟想怎麼樣?哪有死了兒子就把事情怪在我們七娘身上的?!”
魚兒已有一段時日沒見到楊六郎了,因此一聽到他的聲音、就滿心欣喜的放下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