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魚兒有自信待她幫著林貨郎串過一回後、他一定就會主動請她繼續幫著串下去。也明白只要同林貨郎多打幾回交道,到時就是魚兒不提、林貨郎也會主動提出讓魚兒串像珠簾那種大物件,那時她便能借著串珠簾多賺點零花錢了。
魚兒邊往海邊走去邊默默的在心裡盤算著———這串珠子雖然賺不了幾個工錢,且也很費功夫、怕是一個月也就只能串個幾回。
不過魚兒眼下年紀尚小,倒也沒想著要賺多少錢來補貼家用,純粹只是想借著替林貨郎串珠子,掙些錢來換些紙墨筆本供自己和楊家幾兄弟用。這要求既然不高,那也就更容易得到滿足了。
且賺錢對魚兒來說其實只是其次,魚兒是看中了串珠子費工夫、費耐性這一點,想借著它來磨練耐性。這樣一來,魚兒既有了練耐性的動力、又能用串珠子賺來的錢換紙墨筆,最後再用換來的紙墨筆來練大字……
這樣三管齊下,魚兒就不信還不能逼自己練出一副沉著穩重的性子來!
這魚兒性子就是這樣,有時候就會有那麼幾分倔強和愛鑽牛角尖,越是做不好的事就越是想把它做好、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一打定主意、魚兒就加快腳步往家裡趕去,同時在心裡暗暗的盤算著該如何同劉氏說這件事。
不過這段時間、魚兒倒是時不時的刻意做出懂事的舉動來,好讓楊家人知道她已經慢慢的長大並懂事了,雖還不能像楊七娘那般懂事乖巧,但卻也不是小時候那個只會玩耍的魚兒了。魚兒覺得眼下她已經快六歲了,適當的變得懂事早熟些也無妨,可不能扮演小孩子久了就忘了長大。
所以有了先前的言行舉止做基礎後,魚兒回到家後也就無需再扭扭捏捏、費盡心機的找藉口了,而是直接把事情顛倒了過來、改主動為被動,並直白的向劉氏表明了自己的初衷:“阿母,魚兒聽林貨郎說幫他串珠子能賺錢,魚兒便想幫他串些珠子好賺些錢給哥哥們買紙筆,連串珠子的物事魚兒都帶回來了。”
“串珠子賺錢?”
劉氏初聽魚兒這話果然一臉吃驚,待她看到從魚兒懷裡掏出來的那包珠子和綵線後,更是驚得合不攏嘴、怔了怔才問道:“這……這些物事是打哪兒來的?”
“是林貨郎給魚兒的,林貨郎說把這些珠子串成手鍊、項鍊和珠花後,就能拿去同他換工錢,魚兒心想這珠子的孔兒比針孔要大上許多,定是比針孔要好串,所以才求林貨郎給了魚兒一包,讓魚兒串了拿去同他換錢。”
“我們阿妹想學串珠子?”
劉氏先是吃驚的問了一句,問完才突然記起一個問題———這林貨郎不可能白給魚兒珠子和綵線,否則這筆買賣不就冒險了些嗎?
於是劉氏連忙再問道:“這林貨郎難道肯白白先把這珠子賒給你?他就不怕你這半大的孩子是耍著玩的?”
劉氏這話魚兒可就不愛聽了,只見她撅著嘴抗議道:“魚兒才不是賒的呢!魚兒給林貨郎銅板兒了,給了整整十個銅板兒呢!”
“你給了林貨郎十個銅板兒?”
劉氏說著臉色突然變得嚴厲起來,語氣也不覺加重了許多,拉著魚兒問道:“阿妹,你打哪兒得來那麼多錢的?這十個銅板兒可是能買上不少物事呢,你快老實告訴阿母你是從哪兒得來的,莫不是是偷……”
劉氏這“偷”字才只說了一半,魚兒立刻就氣得漲紅了小臉兒,一邊耍小脾氣的撇開劉氏的手,一邊握緊小拳頭、氣哼哼的頂了句:“魚兒沒有偷!”
魚兒此時此刻真想扭頭就走!
劉氏說這話不是侮辱她、質疑她的人品嗎?
她像是那種會偷錢的壞小孩嗎?再說了,她也不是真真正正的小孩啊!這事情都還沒說清楚,就被劉氏不分青紅皂白的當成小偷,魚兒不生氣才怪呢!
不過魚兒其實是錯怪劉氏了,劉氏也是怕魚兒真的一不小心受人鼓惑走了歪路,才會一見魚兒平白無故的有了那麼多錢、就著急的抓著她想問個清楚,更是一時心急才會口快說了個“偷”字……
劉氏一見自己因心急而說錯話傷害了魚兒,悔悟過來後連忙一把將魚兒擁到懷裡,伸手包住魚兒那緊緊握住的小拳頭後,一臉心疼的給魚兒賠起不是來:“我們阿妹不氣,都是阿母不好、說錯話惹阿妹生氣了,阿母不該對我們阿妹說那個字,我們阿妹不是那種不懂事的孩子,都是阿母的錯!”
即使魚兒不是真正的小孩,可她也只是個大姑娘、大孩子,也是個有脾氣、有骨氣的主兒……所以劉氏這番話沒能立馬把魚兒給哄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