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多好的人(2 / 3)

小說:電影大師 作者:機器人瓦力

擇了前者,一個遭到鯊魚襲擊失去左臂後醒來第一句話是“我什麼時候再能衝浪?”,一個月後重新訓練,兩個月後重返大海賽場,有痛苦,但更有堅強的真實的貝瑟尼。

年歲的增長不代表讓人擁有更大的勇氣,通常是恰恰相反的讓人失去勇氣。

“越多生活智慧,越少勇氣”、“初生的小熊不怕狼群”等這些諺語也告訴著我們這點,這正是發生在貝瑟尼那的一個情況,她的勇氣有多個來源,我敢說其中之一是她的年少。

年老的你們覺得應該更痛苦、更多掙扎、心態轉變時更復雜,那是會發生在一個老了的人那裡,不是她!為什麼不願意放下成見地看看這個13歲少女?你們沒看到她那雙滿是純真希望的眼睛嗎?

所謂的年少勇氣就是沒想那麼多,相信一切夢想都能成真,貝瑟尼相信了成年人不輕易甚至永遠不會相信的,所以她創造了奇蹟,而不是還在糾結要不要繼續衝浪。但她一樣有少女的善變(少男也會),她有受挫心、有過哭泣、想過放棄,她沒有的是鐵一般的決心或者從此以後不再有煩惱的電影式覺醒,就算她成為衝浪冠軍,她依然會有下一次、下下一次的挫折與沮喪。

《靈魂衝浪人》已經呈現了最真實的貝瑟尼,我不明白這怎麼會是虛假?

我更不明白“為什麼是劇情片而不是紀錄片”這種差評原因算是什麼,為什麼存在傳記電影?為什麼你是影評人?為什麼我要寫這篇日誌?我都想知道原因。

話說回來了,你們要什麼,我還是懂一些的,一個黑人教練,或者一個老頭兒,最好的是,一個有著白羊毛般的發須的、在肖申克監獄坐過牢的黑人老頭教練。那我的電影就有了政治正確盾牌,這比上帝嚇人多了。

但我們到底有多少部這樣的“教練—選手”電影了呢?好的壞的,被讚的被罵的,改編真實的虛構的?

《紅粉聯盟》(1992),《冰上輕馳》(1993),《茶水男孩》(1998),《光輝歲月》(2000),《心靈投手》(2002),《卡特教練》(2005),《重振球風》(2006,還在上映),《我們是馬歇爾》(定檔今年12-22)……

老天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太多了,根本就數不過來,只能說些具有代表性的,似乎世界離開教練就什麼都無法運轉(對不起,我的足球教練們,我愛你們!),不是的,我們還有gucci,不喜歡就prada好了,誰不喜歡熊貓呢?

這是好萊塢體育電影最大的陳詞濫調,彷彿在這類影片中教育主角的唯一合法人是教練,其他人一旦那麼做了就是太聰明,即使是主角的父母。拜託,誰不會說幾句“一切都會好的”?

大夥兒,一切都會好的!

假的,這件事好不了了。首先我得說,我自己也是影評人,熟悉我的一些朋友大概也知道,無意冒犯,我要開始粗魯了,影評界存在著一些傻瓜!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意為傻瓜(fools)。不過我倒也相信,他們今年內又會讚我才華橫溢,兩次。

另外今天這事不是我的首創,只不過是對大衛-梅里克的模仿而已。也許有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簡單的告訴你吧。

傳奇戲劇製作人david-merrick(1911-2000,《你好,多莉!》等作品共獲得過9個託尼獎,以及28項提名,個人2次榮譽獎)在1961年他的新劇《地鐵就是用來睡覺的》(subways-are-for-sleeping)開演前,他料定紐約七大劇評人霍華德-陶布曼、沃特-科爾、約翰-查普曼、約翰-麥克萊恩、小理查德-沃茨、諾爾曼-納達爾和羅伯特-科爾曼將會抨擊這部音樂劇,然後……

梅里克從紐約的黃頁裡找到和他們同名同姓的七個普通市民,邀請他們去看新劇的內部演出並獲得他們名字的使用權,再哄他們說出如“一部近三十年來最偉大的音樂喜劇”、“有史以來最好的音樂劇”、“一部神話般的音樂劇,我愛它”等陳詞濫調好評,再在《紐約先驅報》刊登全頁廣告,把這七位劇評人的好評和姓名(用粗體字)都登了上去。

這部“好評如潮”的音樂劇演了205場,幾乎持續六個月,觀眾們看得開心極了,沒有人在乎另一群劇評人說了些什麼。

你要說觀眾受到誤導了嗎?這或許是名氣、評論怎麼影響觀眾的本質,當你帶著朝聖和包容的心理去看某個作品,那什麼都是好的,不好的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