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他掙扎於對現實的失望、無從改變現狀的空虛之中,他以吸毒來逃避迷茫。
某次他吸毒被他的一名黑人女學生德麗發現,都身處困境的兩人因此開始了友誼,人生也有了改變。
這是一個關於師生、種族、社會、理想與現實、生活與愛情等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一個人的人性相對立、生活相矛盾的故事。故事不盡相同,但每個人都會有“半個尼爾森”的時光。
影片中沒有角色叫尼爾森,這片名最初源於邁爾斯-戴維斯的一首歌,而原意是一個摔跤術語。
瑞安-弗雷克這麼說:“這是摔跤中的僵持狀態,你被對手控制住了,但你有機會逃脫,儘管這需要技巧。只是一個關於掙扎的比喻,比如說吸毒上癮或者不同的社會政治、階層鬥爭等等。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掙扎。”
而安娜-波頓則說:“我們知道我們要拍一部很微妙和引發思考的電影,不想過於直白,所以覺得這個片名符合影片的風格。”
在變化中迷茫,在痛苦中掙扎,你有可能被摔倒在地,也可能逃脫開去重獲生機,這是你自己和自己的摔跤。
《半個尼爾森》就是那種遵從好萊塢商業法則拍一百年都拍不出的電影,獨立電影。
有時候,商業片;有時候,只有獨立文藝片。瑞恩-高斯林的加盟使得專案順利地融資,三個月後,拍攝開始,23天后殺青,比原計劃還早一天,70萬美元預算一分沒多花。
那時已是去年了,接著是向目標聖丹斯電影節進發,團隊在去年10月為傑夫-吉爾莫等人辦了一場放映會,他們都給予好評,《半個尼爾森》就此入選2006年聖丹斯。
當電影節來臨,帕特里科夫僱請了公關團隊,多夫和利比為影片服務一個月,費用是1至1。5萬美元。
展映到了第五天,影片雖然廣獲好評,但有興趣的發行商不多,因為它很難賺到錢。
資深製片人麗納-羅森夫婦想買,出的價格卻遠低於電影的預算,所以他們被拒了。
米拉麥克斯和思索影業是最認真的了,前者想買斷,可是價格不高;後者的方案則是低預付款,但有毛利分成,沒有宣傳承諾,但承諾了會有至少15個城市各一家劇院的發行。
帕特里科夫等人傾向於選擇思索影業,因為米拉麥克斯雖然是大發行商,相比下卻缺乏誠意,價格僅夠他們收回成本。怎麼放心把電影交給這種態度的片商?
這個時候,葉惟忽然到了帕克城,觀影后讚不絕口,似乎深有感觸,還要買下這部電影。
……
“這不是抬價是什麼?”
思索影業的人們十分無奈,談起葉惟,除了嘆息還是嘆息,《驅魔錄影》曾經找過他們發行!在電話裡就拒絕掉了。
現在看中這部《半個尼爾森》,viy卻突然殺出,他想做什麼?
他們商討的第一結論是葉惟在幫忙抬價,突然跑來帕克城,突然大讚一通,突然揚言要買,他買回去做什麼?他沒有發行公司,肯定不是自營發行,做二道販子的話能賺多少?
他費這工夫,還不如自己拍部b級片賣。
所以最可能的是葉惟和hn的誰是朋友,過來抬價的,不過他們打錯了主意。
《半個尼爾森》顯然不會有多少票房,這麼一部壓抑、沉重、要思考的文藝片,註定小眾。思索影業都不願意花錢買斷它,而是選擇與製片商分成的方式,因為是瑞恩-高斯林主演,做個嘗試而已。
公司每年能有20多個這樣的嘗試。
當這一個嘗試的成本高得過了線,那就沒有必要了。
葉惟想買?由他買去好了。
……
“大夥兒,我說說我的打算,我買下它之後,會使用我的人脈讓它得到體面的發行,這樣一部好電影,沒理由連一萬幾千的宣傳費都沒有。它能有比思索影業思索的更大作為!
我不知道具體是什麼發行商,ifc、獅門或者其它都有可能。但我可以向你們承諾,最大放映規模至少100家影院,就今年。如果沒人有興趣,我自己融資和出錢做這個發行,藝術性、商業性,它都絕對配得上。
也許我現在有些‘半個尼爾森’,我真的非常欣賞你們的電影,非常想參與進來,你們儘管放心的交給我。
時間寶貴,你們給我開個大家高興的報價就好,多少?”
紅石劇院附近的一家星巴克裡,葉惟正和帕特里科夫、弗雷克夫婦邊喝著咖啡,邊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