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在劇院的殺青戲拍得很順利,最後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天使之舞》全體劇組成員感謝眾人的支援後,正式殺青。
此前葉惟激昂的演講,不但讓大家明白了他的夢想,也徹底粉碎了焦點電影的齷齪陰謀,同學們相信他,家長們也相信了他,加油吧,viy,努力創造一個奇蹟出來!
老校長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惟格,你說少了一類人,人類除了喪屍和活人,還有一種,叫做英雄。英雄是活人勇敢地對抗喪屍的一種力量源泉,你會是一個英雄。”
一個英雄!多麼重的期望,但葉惟喜歡。
拍攝階段結束,後期製作階段隨之而來,距離聖誕節只剩11天了,短片的後製自然越快完工越好。
葉惟定下的計劃是,一個星期之內,完成這項任務。
所以他只給自己放了一個晚上假,與莉莉進行了一次很棒的約會,先是共進晚餐,然後到電影院看了部電影,這是他們第一次約會看電影,看的是上映了半個月的《幽靈鬼屋》,沒嚇著,也沒睡著,只小笑了一頓。
走出電影院時,兩人都同意,應該看《愛是妥協》的。
第二天,葉惟就一頭扎進短片後製的工作中,學校那邊繼續請假,因為他需要到南加大去。
不過沒幾天就是寒假了,不會缺多少課,,或者說,x時間。
未經壓縮的標清影片每秒就有30mb,一分鐘1800mb(1。75gb),這三天拍下的可用素材超過一個小時,那是多少?105gb!把他的pc機硬碟格式化,然後才能裝進去,但那可憐的記憶體,剪輯時還是無法處理過來。
而南加大的索尼媒體中心樓裡,有著各種專業的後期製作裝置,像有著全套非線性剪輯裝置的數字剪輯室。有達魯姆他們的id,葉惟可以大展拳腳。
如果說片場拍攝時,越往後,越多讓人感到沉悶的時候,那麼後期製作,幾乎整個過程都是沉悶枯燥的。
想想吧,一整天坐在電腦桌前,望著好幾個顯示螢幕,處理一幀幀的影像畫面,不斷地組合、排列、刪增,那真的沒什麼樂趣可言,除非熱愛這樣。所以要成為一個好的後製人員,就要耐得住寂寞,有著超高的耐心、超集中的注意力,內心要強大!
而且做好默默貢獻的心理準備,因為就算以後作品大獲成功,也沒人記得剪輯師是誰、音訊製作師是誰……
剪輯、聲樂、特效,這是電影製作環節裡,比編劇還要地位低下的工作,諷刺的是,卻又無比重要。
這次葉惟親自擔當剪輯師,特效那邊則由達魯姆他們聯絡好的幾位動畫數字藝術系同學幫忙,一個星期內可以搞定。
剪輯和特效製作是同時進行的,因為鏡頭編號一樣,做上特效之後,直接覆蓋上去就行。
而要進行配樂,當然得先剪輯好,但有了粗剪版之後,音訊剪輯方面就可以開工了,先做好對白、動態、環境、音效四條音軌,這個任務由福林領班,其他人有空就打下手;剩下音樂那條音軌,由葉惟負責,他兼任著配樂師。
他的目標是三天之內剪輯完畢,然後全力做聲樂,時間不多了。
第一天,上午,葉惟把所有的素材整理好,下午,粗剪版出來了,看上去不錯。
第二天,他在粗剪版的基礎上進行精剪,正片時長只能是十分鐘以內,由於場景轉換多,節奏上需要好好把握。
同時,達魯姆他們幫忙製作字幕、片尾演職人員表,表裡劇組人員不多,但要感謝的人就太多了,數百人每個人都要照顧到,簡直要播到世界末日才能播完,所以……字型小一點吧,最重要是心意。
此外他們還負責校色的工作,按照葉惟的意圖,夏季、冬季和春季。
第三天,葉惟繼續對初步的精剪版進行修改,細節的選擇上,技巧的運用上,都要做到最好。
這時還是上午,燈光昏暗的剪輯室裡,靠牆擺放的u形辦公桌上的四塊顯示屏,左右兩塊顯示著剪輯軟體sony-vegas的頁面,中間兩塊都定格著安娜的特寫,一個鏡頭不同的二條,她的笑容有細微的分別,左邊更燦爛,右邊卻有著點頑皮的感覺。
葉惟坐在辦公椅上,雙目一眨不眨,正思考著要選擇哪一個。
突然間,剪輯室的門被敲了幾下,隨即開啟了,一把驚訝的話聲響起:“咦,你是誰?”
進來的是一箇中年白人男人,應該是學院的教師,他正愕然的樣子,很顯然不明白怎麼會有一個少年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