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家人出發去參加選美比賽,路上發生了很多事,到達比賽現場,失敗,回家。
而積極觀眾,會看到每個導演的魅力,不同的講故事方式,不同的話。
試想一下,他們會拍成什麼樣子?
庫布里克也許會用一種荒誕的形式主義,很多的深景深鏡頭,癲狂的華彩段落,發人深省的思想,像《發條橙》;斯皮爾伯格多半會遵從著商業手法和節奏,重點在於故事的樂趣,一切都剛剛好,像《幸福終點站》;李安會更注重角色們的內心刻畫,也許就沒什麼激動人心的地方,溫吞水的表現了一群人和一個社會,像《冰風暴》。
我?葉惟不知道,他對這個故事已經有了很好的感覺,對美術和攝製也有了把握,不過具體怎麼去講,還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必然的,片場和剪輯室才能出電影。要知道,李安不畫分鏡劇本
葉惟的風格?沒人能輕易有風格,更沒人能在電影做好之前就知道自己的風格,拍處女作要做的就是盡情撒潑,再看看自己的樣子。
在漫漫的導演之路上,他有了一個很棒的開始,別人說他是天才,但決不能自己也這麼認為,不斷的努力,一點點的積累,才會過上些年頭,發現自己已經成長到一個無法被擊敗的境界。
“多點呼吸空間吧,不對,似乎這段戲適合用一個長鏡頭?想想。”
9月2號,日光小美女》美術組的幾位頭頭(藝術指導、佈景師、道具師)和攝製組頭頭肖恩-毛瑞爾、彼得-赫勒一起來到了多倫多,他們不但要參加第一次創作會議,也要在這邊開展一些工作。
明亮的小型會議室裡,年輕的老大坐在方形會議桌的上方主位,另一端是“國王之手”赫勒,兩邊各坐著兩位部門頭頭。
第一次會議通常只是談談概念,讓大家的想法做一次初步的交流,做到心中有數,所以各方準備的文案材料往往很簡單。
然而當眾人拿到小老大分派下來的每人一份的導演原畫的時候,厚厚的一大疊,他們都不由露出驚訝的臉色,這麼多
“來不及著色了,你們將近著看吧。”葉惟做了個請的手勢。
會議室一片寂靜,他們只翻動了幾下,就有點尷尬,因為相比之下,他們的準備等於沒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