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教育感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這個字一直得到很高的重視,如《三字經》說:“孝於親,所當執。”《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孝經》也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充分說明了“孝”在傳統文化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中國人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父母的身體健康,作為兒女的應該時刻掛念在心。但是,根據一些資料顯示,現實的情況卻不容我們樂觀。針對北京某中學的一份抽樣調查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

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有些家庭甚至出現了“倒孝”現象,有人對此說:“孝子,孝子,孝敬兒子。”這不得不令人感到遺憾和心酸。很多孩子不會不記得自己的生日,在生日的那天大都會受到父母的祝福和禮物。但是,父母的生日孩子卻很少記得。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孝心的培養,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父母自己的孝心就不夠,沒有給孩子作出好的榜樣,致使孩子認為不孝父母理所應當。

孝心,對於人來說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一個不會盡孝的人同樣不會盡忠。中國有句俗話,“忠孝不能兩全”,但請試想一下,一個連至親的父母都不懂得孝順的人,能對別人有真情嗎?能為了集體的利益、國家發展而忘我工作嗎?答案顯而易見,一個不孝父母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勇於付出的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只有你孝順父母,孩子才會孝順你(2)

可見,是否懂得孝順父母,不僅表示了一個人是否具備了做人的基本標準,也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擁有幸福的生活。因為,孝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沒有孝,其他美德就像空中樓閣。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孝,其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孝順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充滿真情的世界,已經足夠偉大。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給孩子也做一個好榜樣。

『身體力行』

父母首先要有一顆孝心。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將老母親裝在筐裡,準備丟到河裡。他們3歲的兒子說:“你們丟完奶奶之後,不要把筐也丟了啊。以後我用它也好丟你們!”夫妻聽後嚇出了一身汗,立刻將老母親從筐裡扶出來,從此好好地伺奉。故事中蘊涵的道理不言自明。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對父母不孝不敬。要知道,這一切都烙印在孩子心中,很可能在將來某一天,孩子就會同樣對待你。

所以,父母在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下一代的同時,不要忘記對上一輩老人的孝敬。父母對長輩的孝心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真孝心,假孝心騙不了孩子。我們要對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就會撒播到孩子的心中。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對老人都不孝不敬,怎能期望孩子對自己孝敬呢?

(1)從小事做起

孝敬父母並不一定需要做什麼大事,孝順與否是在生活中的小事體現出來的。比如,不但要常回家看看,更要常回家乾乾,幫老人乾點活,不能在父母家做吃等喝。時常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給父母洗洗腳,陪父母聊聊天,在父母生日時獻上一份禮物,說一聲〃生日快樂〃,等等。

(2)給父母一個好臉色

孝順父母,關鍵在於給父母一個好臉色。《論語·為政》有這樣一段話:“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請教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做孩子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今天所謂的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們都會搶著去幹;在一個物質條件不很豐富的情況下,儘量做到讓父母長輩有吃有喝。但是,這樣做就可以算‘孝’嗎?”

其實,給父母吃喝,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並不難,難的是給父母一個好臉色。所以,孝順父母並不是只給他吃的、穿的,而是隨時都給父母一個好臉色,不是一張愛搭不理的臭臉。否則,即使讓他們天天吃山珍海味,而對父母惡臉相向,父母也不會開心。

也許給父母一時的好臉色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給父母好臉色。所以,我們應該永遠記得“色難”這兩個字,永遠給父母一副好臉色,讓父母永遠開心。因為好臉色是孝的基礎,只有我們能時刻給父母好臉色,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