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他帝國主義,不僅應該佔領滿洲並且應該瓜分中國的全部”。通電號召全國民眾一致起來實行民族革命戰爭,完成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現代國際關係史資料選輯》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94、296頁。'
10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李頓調查團的報告及加強反帝群眾鬥爭的決議》,強調:“黨必須使廣大的勞苦群眾清楚的瞭解:李頓報告書之後,在我們面前放著極大的新的瓜分中國的危險,日本帝國主義不僅在滿洲、熱河並上海及其他中國中心城市中的新的軍事動作與進攻的危險。”
同時指出:“國民黨政府積極的參加了報告書的制定,他們已經完全接受國際調查團的報告。”這是無恥的出賣民族利益。決議提出:“只有吸收新的幾千百萬的群眾參加革命的群眾爭鬥,只有將一切群眾爭鬥的形式(革命戰爭,遊擊運動,罷工,抵貨,兵變等等)發展與聯結起來才能擊潰帝國主義強盜及其劊子手——國民黨政府,才能夠保護和擴大蘇區,才能夠阻滯帝國主義的反蘇聯戰爭。”'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輯》8,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92~398頁。'
中國各民眾救國團體,紛紛通電全國,稱調查團報告書“顯系抑弱扶強”,證明“依賴國聯,極端錯誤”,要求一致猛醒,誓死抵抗,並指出,求救不如自救,求人不如求己,速與日本經濟絕交,出兵討伐叛逆。
10月9日,馮玉祥、李烈鉤、柏文蔚、程潛等15個國民黨中委通電全國,指斥《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之謬誤,並要求國民黨政府“應於政策上有堅決之轉變,放棄不抵抗主義,及依賴國聯謬想,速解人民束縛,切實與人民合作,全國動員,以抗暴日而收復失地。”'《國聞週報》第9卷第41期,1932年10月17日。'
10月11日,國民黨西南執行部、政委會致電國民黨中央、國民黨政府駁斥《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並提出“今後惟有迅下堅決意志,本犧牲之精神,以為繼續抵抗,而求失地恢復。”'《國聞週報》第9卷第41期,1932年10月17日。'
日本毫不掩飾國聯對它的支援。曾目睹國聯大會的吉田茂說:“幸而由於英法大國的周旋和支援,在大會決議中寫進不少我方主張”。'〔日〕豬木正道:《吉田茂傳》下冊,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28頁。'
直到1933年1月初,英國大使還會見了內田外務相,接著,國聯秘書長德拉門(英國)與副秘書長杉村陽太郎草擬了一項試案,並將其內容透露給日本,其中對採用李頓報告書大大地加以限制,還刪去了“否認滿洲國”的字樣。在李頓報告書中明確地提出:“基於日本在滿洲的權益不可忽視這一事實,任何解決辦法,如不承認這一點,不從日本與滿洲的歷史性聯絡的角度來考慮,就不能有滿意的效果。”這表明國際聯盟調查團是如何努力理解日本立場的。但是,日本帝國主義認為國聯的支援還很不夠。
世界上不少主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譴責李頓的報告書及其建議,認為它是要保證帝國主義列強聯合起來鎮壓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是要把中國東北變成日本的殖民地和擴大武裝侵略的基地。
蘇聯政府揭穿了李頓調查團的真實目的。《真理報》寫道,調查團極力“在日蘇之間製造衝突……為帝國主義者在反華和反蘇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礎。”'〔蘇〕C·Ю·維戈茲基等編:《外交史》第三卷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版,第755頁。'
一位美國資產階級的史學家在總結國聯長時間的會議時說,與會者們的努力“是在於勸告中國人從本國領土上撤退自己的軍隊。”'《遠東國際關係史》,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版,第421頁。'
由於國聯和列強採取了縱容侵略者、壓制和損害被侵略者的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使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脹起來。日本佔領中國東北與退出國聯,打破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確立的帝國主義各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均勢,表明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戰爭策源地已在亞洲形成。事實證明,國聯的活動和《李頓調查團報告書》,未能制止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日本的侵華戰爭在迅速擴大,並準備進一步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
第一編 東北淪陷(1931。9。18~1932。12)
第三章 中國軍民的抗日鬥爭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號召和領導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