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委員長”。楊秘書以為,黨內可以不稱職務稱同志,“委員長”是國家領導人的正職,應該稱職務。楊秘書叫了兩聲,少奇沒有答應,叫到第三聲,他不高興地抬起頭來,說:“你怎麼突然叫這個,不感到彆扭嗎?”這一來,楊俊非常尷尬,一時不知怎麼辦才好。我正好在隔壁,聽到動靜連忙過來,笑著對楊俊說:“你幹嗎叫他‘委員長’呀!‘委員長’是對外的,在家裡還是叫‘少奇同志’麼!”少奇也說:“以後不要這樣叫了,叫同志多順口啊!”這件小事一出,後來身邊工作人員再也沒有人叫他“委員長”了,還像以前一樣叫他“少奇同志”。所以在少奇這裡,從來都是互稱“同志”,不稱職務,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最後。劉少奇、王光美與身邊工作人員合影(1954年4月)。

少奇說過這樣一個意思:在我們黨內,只有對三個人可以稱職務,一個是毛主席,一個是周總理,一個是朱總司令,因為這是多年來形成的習慣,沒有必要改,對其他人,應該一律互相稱同志。所以在少奇同志這裡,不但對他本人不稱職務,對其他領導人也不稱職務稱同志,如小平同志,陳雲同志,彭真同志,感到親切自然。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共八大前後(1)

黃崢:光美同志,1956年9月,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少奇同志在會上作政治報告,並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請您談一談當時的有關情況。王光美:黨的七大是1945年4月在延安舉行的,少奇同志在七大上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現在常說,在黨的歷史上少奇同志第一次對毛澤東思想作了全面、系統的概括和論述,就是指這個報告。七大後,黨中央忙於領導全國解放戰爭,以後是開國建國、恢復國民經濟、社會主義改造,工作一直十分緊張繁忙,所以到1956年才召開黨的八大,中間隔了11年。1956年9月全國政協禮堂剛剛落成,那時人民大會堂還沒有蓋,所以八大是在政協禮堂舉行的。八大的籌備工作在1955年就開始了。中央分工少奇同志負責準備八大的政治報告。為了切實調查清楚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各條戰線的情況,寫好政治報告,少奇決定一個一個地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彙報座談。當時薄一波同志是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少奇同志要一波同志為他組織這項工作。彙報座談會從1955年12月7日開始,前後聽取了30多個部門彙報,一直進行了3個多月。來彙報的都是各部的部長、副部長,彙報過程中少奇同志不時插話,講一些意見,其中提到了要處理好沿海和內地、發展民族工業和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等關係。有時會上針對某個問題作些討論。少奇同志在聽取彙報時邊聽邊記錄,3個月下來一共記了十幾個筆記本。那時我們家住在中南海西樓甲樓,彙報座談會一般都在我們家一樓的會議室舉行,我作為秘書大部分都參加了。少奇同志開會時抽菸比較多。那個年代部長們抽菸的也不少。會議室裡整天煙霧瀰漫,我就只好被動吸菸了,實際吸入的煙塵可能比他們少不了多少。本來是少奇同志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召集彙報,沒有要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參加。進行了一段時間毛主席從外地回來了。有一天薄一波同志去毛主席那裡,偶然說起這件事。主席就說這個辦法好,要一波同志也為他組織一下各部門的彙報。這樣,毛主席從1956年2月中旬到3月底,先後聽取了34個部門的彙報。開頭幾次,少奇同志也參加了,後來因為有些部門少奇同志已經聽過,再聽就重複了,所以就在兩個地方分別召開。黃崢:這次召集中央各部門彙報座談,是毛主席、少奇同志對中國國情所作的一次宏觀、全面的調查研究。在這些座談調查的基礎上,經過中央政治局的幾次討論,毛主席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集中概括大家的意見,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的講話。王光美:是這樣。關於這件事的前後過程,薄老在他的回憶錄裡講了。他是當事人,講得很清楚。後來又有一個反冒進問題。當時出現經濟過熱,已經暴露出不少問題。周恩來總理1956年2月首先提出要注意急躁苗頭,5月少奇同志主持中央會議討論了這方面的問題。會上確定了一個方針:經濟方面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少奇當場交待###長陸定一同志,組織寫一篇《人民日報》社論。後來社論稿寫出來了,題目叫《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情緒》。社論稿先由胡喬木同志作了修改,接著少奇同志也動手作了修改。少奇改完後批給毛主席審閱。毛主席批示說“不看了”。在反冒進問題上,少奇同志和周總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