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地拿下松井武一郎,武功之高令他們望塵莫及,大家更是心悅誠服,對劉識極為讚佩。
再後來,海事佈防的功效在倭寇的節節進逼之下,終於顯露了出來整個東南沿海,除了泉州之外,幾乎都受到了倭寇的侵擾,損失慘重,動盪不安。
而泉州的大小將官,甚至是普通計程車卒,卻因為防守得力,被太熙帝下旨嘉獎、擢拔。
同時,劉識奉旨驅馳海濱戍所,協助驅逐倭寇。
劉識身上那種身先士卒、捨生忘死的精神,極大地感染和鼓勵了他們,因此大家才能一路士氣高漲,打得倭寇不敢再在泉州海岸徘徊。
直到戰時,久居高位的將官才能深刻地體會到普通士卒的平凡而偉大之處,他們不僅是在用和他們這些將官一樣可貴的生命,保衛大齊的疆土和百姓,也為他們這些將官豎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盾牆!
因此戰事一過,姜總兵就立即著手徹底整頓泉州戍所軍務,基本杜絕了軍中將官和士兵待遇不公的現象。
劉識見姜總兵一副受不了的樣子,卻反而再次爽朗地笑了起來。
袍澤之誼,就是閒時互相擠兌、爭勝,各種不服氣,但是一旦戰事起,卻能夠將生命交付給對方的絕對信任!
每一個熱血的男兒,大概都會有一個軍旅英雄夢。
想他劉識一介文官,今生也未必有機會奔赴戰場成為一員武將,縱橫馳騁,殺敵報國,卻能夠有幸在泉州和姜總兵等人協同作戰、奮勇殺敵,真是三生有幸!
劉識和姜總兵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生死交託的信任和情誼。
姜總兵見劉識身後跟有車隊,料想是劉識的家眷,便主動提出上前問候。
彭瑾便領著三個孩子出來,鄭重地和姜總兵見了禮。
這些以身許國、視死如歸英雄,理當受到被他們保衛的人民的尊敬。
姜總兵默默地在心中嘀咕了一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真是夫唱婦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