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3 / 4)

小說:杜月笙傳 作者:漂亮格子

每天到銀行公會附設的餐廳,去吃一頓中飯。

銀行公會附設餐廳,是銀行鉅子,金融業者碰頭連絡,商量事情,交換情報,和──交朋友的場所。杜月笙請二楊去做什麼呢?通常是結交朋友,蒐集情報,倘若發現哪一定「同業」發生了困難,他們應該迅速尋求困難的癥結,解決的途徑,趕快通知杜月笙,讓他「獲此榮幸」,加以援手。

楊志雄和楊管北花了很大的功夫,他們二位經常到銀行公會吃午飯,前後足有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漫長餐會之中,以他們特殊的身份,超然的地位,動人的詞令和卓越的交際手腕,差不多所有的銀行鉅子和金融領袖,都成了跟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

以無比的熱誠,和渴切的盼望,杜月笙無時無刻不在爭取「結交」和「服務」的機會。

國人自設銀行,應以中國通商銀行為嚆矢,中國通商銀行系盛宣懷創辦,光緒二十三年農曆十月初八開業(公元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日),因此,從前中國通商銀行登廣告,必定加上一句「我國首創第一家銀行,那到是一點都不吹牛。

但是中國通商銀行請外國經理,在結構上又是「官商合辦」,所謂「商」,也是顯赫如盛宮保(宣懷)者流的「亦官亦商」,即挽近之謂「官僚資本」。滿清末年,老百姓怕洋人狠,更怕做官的靠不住,白花花的銀兩不敢往這種半官半商,洋人當家的銀行裡存,所以這片「中國第一家銀行」,開張之後生意並不好。

早期「中國通商」最大的功勞,是促使工商人士瞭解銀行的重要,於是由旅滬寧波鉅商「阿德哥」虞洽卿(和德)發起,邀同「阿拉寧波同鄉」袁鏖、朱佩珍、吳傳基、李厚垣、方舜年、嚴義彬、葉章、周晉鑣、陳燻、連他自己一共是十個人,募集資本白銀一百五十萬兩,在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八),開了片純粹商營的四明銀行,就在同一年裡,又由寧波、紹興兩地的旅滬工商鉅子,集資另設一片「浙江興業銀行」,因此,四明和浙江興業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兩家商業銀行。

由於四明和浙江興業開風氣之先,而且經營得法,獲利倍蓗,引起民元以後的一股銀行熱,有銅鈿人紛紛投資於開銀行,當年開銀行便有權利發鈔票,發鈔票規定應有六成現金準備和四成保證準備。四成保證準備可以貸放生息,六成現金準備也不過在檢查的時候擺好來看看而已,於是五六十年前開銀行,利潤要比現在好得多,宜乎銀行之設多如兩後春筍,盛況歷久不衰。

寧波、紹興都在浙江省,中間只隔一片四明山,兩邑人士開銀行也是開風氣之先一般人乃將寧波、紹興同鄉所開的銀行稱之為寧紹幫;而將後起之秀如陳光甫、唐壽民、胡筆江

等所開設的一系列銀行稱為鎮江幫自民國開元到大陸淪陷,寧紹幫和鎮江幫分庭抗禮,炙手可熱,向執中國金融界牛耳,對於我國財政經濟之影響,無比重大。

民國二十四年,官辦銀行為了順利實施中央頒定的法幣政策,對於擁有發行權的銀行,亟欲加以控制,他們採行的方法是施予嚴格考驗,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斥資,秘密收集若干銀行發行的鈔票,收集到相當的數額,驟然之間前往兌取現金,多一半的銀行措手不及,兌不出來,於是財政部因為他們準備不符規定,立即檢查,檢查出了毛病,照說應該勒令停業清理,不過官方為維持金融起見,臨時加入官股,指派董事或董事長,將這一片銀行納入正軌。

當時有發行權的銀行一共是十二家,中央、中國、農民是國家資本,中國和交通官股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中國百分之五十,交通百分之六十),農商銀行是由實業部主持復業的,農工則由黨國元老石曾任董事長,發行鈔票有限,除去了這六家以後,有問題的便只剩了四明、浙江興業、中國實業、中國通商、中國墾業、中南六家而已。

銀行界聖人徐新六經過這次嚴格的考驗,大家拭目以觀最後結果,由商而官的是中國通商(迄廿三年底發行額三、四三○萬元)、中國實業(同期,三、三六五萬元)、中國墾業(同期,七○八萬元)、四明(一、八三一萬元),屹立不動,安如盤石的為中南(同期四、○二五萬元),和浙江興業(九二五萬元)。

訊息傳出,令金融界人士大出意外,中南銀行因為集合了金城、鹽業、大陸、中南「北四行」的全部實力,組成四行準備庫為後盾,其「泰山石敢當」之勢是理所必然,浙江興業憑什麼駕乎四明之上,竟能經得起這一次大風浪?

如所周知,寧波同鄉是很團結的,在上海工商界的勢力也最大,從民元到民八,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