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次發行人員的面試,改變了我的創業生涯,也改變了臺灣雜誌業的風貌,更改變了臺灣媒體及網路的生態。
上市三天就成功……計算機家庭雜誌集團
《商業週刊》需要一個發行主管,我找了一些人面試,其中一個人來自一本IT雜誌,他是發行主管,我要確認他的經驗,不免在工作方面問得比較細緻。
從他的回答中,我發覺IT雜誌雖然是一個特殊的利基市場,但已有相當的市場規模;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看起來正要勃興,要從小眾變成大眾,一場計算機學習風潮正要興起。
這次的面談花了我兩個小時,結束的時候,我告訴這位應徵者,我下決心要新創一本給大眾看的計算機學習雜誌,我邀請他加入我的團隊。
(創業陷阱:許多機會是從很細微的末端資訊察覺,《PC home》雜誌的創刊,就是從一個發行人員的應徵開始。創業者要耳聽四面、眼觀八方,要有見微知著的能力。)
我重新創業的念頭,由來已久。《商業週刊》長期抗戰,瀕臨倒閉時,“貧賤夫妻百事哀”,我與我的創業夥伴,不時因為工作觀念上的歧異,迭起爭執,那就像一首歌所形容的:“兩個人一張床,中間隔著一片海。”這讓我早下了決心,如果可能,我會重新創業。
而1995年的《商業週刊》,經過長達4年的內部徹底整頓,運作上已漸趨正軌,再加上1994年出版的《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暢銷,整個氣勢大旺,這時候如果我離開,影響不大,因此重新創業的呼喚,在我的心中越來越清晰。
我開始用我一人之力,展開可行性分析,這一次我對辦雜誌已非吳下阿蒙,從市場規模推估,到使用者消費行為,到產品定位,到核心成功因素,到上市規劃,到團隊想象,我徹底想了一遍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