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的說,白痴也不會掃信的。不過,在關鍵的時候,這個無賴的說,還是可以起作用的。關鍵是朝廷自己怎麼看了。如果朝廷被白衣軍弄得筋疲力盡,傷痕累累的,估計就要摟受自治的說了。掃反的,如果徐興夏大叫造反兩個字,朝廷就算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力量,也得勒緊褲腰帶,繼續開戰。他們沒退路啊!
徐興夏,自然被推選為自治委員會的主任,同時兼任白衣軍的最高首腦。自治委員會當然不會只有徐興夏一個成員。徐興夏的初步計劃是,白衣軍的統領,還有管事會的各位百戶,都是這個委員會的委員。而在這些委員裡面,又選拔出七個人,擔任常委,負責處置日常的事務。如果有重尖事情,則召某全體委員開會。
同時,在自治委員會的下面,還有更多的委員會。他們同樣採用常委和委員掃結合的模式,一步一步的向下面延伸。在軍隊裡,這個模式,將延伸到每個小隊(墜人)。在非軍隊方面,將延伸到喜個農莊,每個手工場,每個礦山、礦坑、礦洞等。各級委員會的主任直按對上級負責,但是,決議必須是常委會透過執行。
各級委員會的委員人數,一般在二三十人左右。常委的人數,則是七人、九人、十一人,又或者是十三人,最多不能超過十五人。必須是單數。表決的時候,必須獲得半數以上透過,決議才能得到執行。決議一旦獲得半數以上透過,有不同政見者,也必須全力配合執行。如果還有意見,可以向上級反映,請求上級裁定。
顯然,這是在照搬後世的某些蝶弄了。必須承認,這樣的棋式,是很適合目前白衣軍的實際情況的。因為,白衣軍的成員,都沒有太大的本事,也沒有太強的個人能力。他們甚至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如果要他們單獨的做出決策,是很有風險的。比如說陳登隆、劉廣粱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魄力,作出大決議。
他們必須某體決議,必須集體承擔責任。只有幾個人互掃商量著辦,才有足夠的魄力,作出掃對重要的決議。這樣就保證了出錯的機率,可以大大的減少。幾個人在互掃育量的過程中,肯定可以預想到儘可能多的不利情況的,可以有意識的加以防範。當然,創造奇蹟的機會,也會大大的減少。人多了,奇蹟就不存在了。不過,對於徐興夏來說,只要下面的人不犯錯,就足夠了。
白衣軍的戰鬥力,其實是建立在超越時代的科技之上的,別人很難超越。只要白衣軍自身不犯錯,不給敵人抓住漏洞的機會,就可以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的前進。徐興夏不需要下面的人創造奇蹟,只需要下面的人不要被敵人創造奇蹟就好了。無站是沾耗戰,又或者是拉鋸戰,又或者是持久戰,他都是不需要擔心的。
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委員會的架構,也有利於團結更多的階層。畢竟,委員有二三十個,常委也至少有七個。白衣軍的委員會,沒有什麼黨員的限制,只要是願意跟隨白衣軍,願意為白衣軍效力,經過一定的背景審查以後,都有資格加入。
只要你的階層,有足夠的影響力,有足夠的推動力,肯定是可以謀求一個名額的。只要你成為委員,又或者是成為常委,就有行駛權力的資格,就能夠對決策產生影響,就能夠左右政策的實施。
委員會的結構,成為了白衣軍的基本架構。在以後擴充套件的地盤,軍隊裡面,都將使用同樣的架構。在沒有傑出人才的情況下,這是徐興夏能想到的最好的辦了。估計,這就是最原始的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臨高了。那種隨便任命一個人,就能管理好一個地方的管理模式,確實不適合白衣軍的!那種模式對個人的素質要求太高了。目前的白衣軍,根本就沒有這樣素質的人才。
而且,就防止專權的角度來說,徐興夏也願意使用這樣的模式。為人上者,最怕的是什麼呢?當然不是強悍的對手,而是背後的看不見的殺手。通俗的說未,就是最怕下面人的反叛了。歷史上,一個重要將領的反叛,就有可能導致一場戰鬥,又或者是一場戰爭的失利,甚至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這是很要命的。
錦衣衛、東廠這樣的黑暗組織,是否可以完全避免將領的背叛呢?不一定!任何的間諜組織,都有失效的時候。只有這種委員會的架構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背叛。因為,七個常委裡面,不可能是一條心的。他們不可能集體背叛。極少數人的背叛,對於大局,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主任背叛,常委可以頂替。常委背叛,其他委員可以頂替。委員背叛,非委員可以頂替。
除非是局勢非常的糟糕,大部分的常委和委員,都某體背叛,叛變才有可能真的發生。如果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