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的情況後,張鳳愛頓時仰天長嘆。嘆的不是別的,而是鄧浩楠的話如同神諭一般,真真實實的呈現在他面前。
如果沒有鄧浩楠的話,就算再有本事的專家也需要勘察個幾年才能最後敲定開鑿路線。但是如今,張鳳愛經過驗證後,證明了鄧浩楠說的話和方案是完全正確的,且是最佳的路線。
事實上,在這之前,蘇伊士運河已經存在了。
早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兩千年的法老索斯特時期,就已經開鑿了一條運河。但這條運河跟後世的不盡相同,它的北段是利用尼羅河的直流,中段是一個大湖泊——苦湖,南端是克萊斯馬港入紅海。這條運河時蘇伊士運河最古老的先驅,公元前七世紀,腓尼基人從這裡出發,人們稱之為法老運河。
七世紀以後,這條運河歷經滄桑。七世紀上半葉,阿拉伯人入侵埃及,為了把埃及的穀物和金銀珠寶運往麥加,阿拉伯人疏浚了這條被尼羅河淤積的運河。但到了八世紀,埃及出於軍事考慮,防止歐洲和亞洲的國家想爭奪這條運河,最後下令將運河堵塞。從此,這條運河杯擱置了千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埃及後,為了打通黑海通往紅海的航道,決心從新開啟這條運河。但是當時土耳其的測量工具太過於落後,測得紅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高處二十米,但實際上,卻是地中海的海平面比紅海高出十厘米。土耳其人最終放棄了開鑿這條運河的想法,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將海水抬高二十米完成通航,因為這個時期沒有水閘的理論。
直到二十年前,土耳其帝國的貿易受到歐洲大航海的嚴重打擊,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