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1 / 4)

小說:拿破崙時代 作者:雨霖鈴

年之內,在他定為第二首都的“不朽城”裡舉行加冕典禮;拿破崙想把瑪麗·路

易絲親自帶到羅馬去,並在那裡為她加冕;為了這件大事,一些準備工作已

在進行。羅馬教皇將來既可住在巴黎,也可住在羅馬;遲早有一天,庇護七

世總會有一個甘願接受新的“巴比倫之囚”①的教皇成為他的繼承人。以後會

發生什麼呢?我們可以任意想象:在沙皇亞歷山大的軍隊崩潰之後,波蘭將

會復國;在俄國土地上成立一些新的公國來保護這個重建起來的國家;廢黜

貝爾納多特而代之以一個可靠的人;德意志將進行改組;伊比利亞半島將會

降服;君士坦丁堡將會被征服,成為帝國的第三首都;大陸的和平大概會得

到保障,拿破崙所設想的那種歐洲文明會逐步推廣。

有人曾試圖使這種推斷與作為世紀的特徵的民族主義協調一致,好象皇

帝曾打算要把大陸體系改變成一個由許多獨立自主民族自願組合的團體。他

為大陸所夢寐以求的世界文明同這樣的理想決不是背道而馳的;但是,靠徵

服而建立起來的統一,對於法國大革命初期所設想的、作為其事業最高成就

的各民族自由聯盟完全是一個否定。然而,拿破崙的這種幻想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人們注意到拿破崙總是抓緊利用正在起作用的各種力量來實現他的目

的,而每當他認為時機適當的時候,他也從不忽視民族的思想感情。在法國,

拿破崙的權力就應歸功於這種民族意識;儘管他為了他個人的帝國迷夢而犧

牲了國家的利益,但法國人卻一直把他視為民族的領袖,因為他們的命運與

他的命運已是休慼相關,不再可分。而且他在繼承大革命的事業時,透過中

央集僅、兵役、在外敵面前保持敵愾同仇的長期戰爭以及激發集體自豪感的

節節勝利,加強了法國人的團結。在法蘭西帝國以外,他顯得更加謹慎得多;

雖然波蘭人不能譴責他背信棄義,因為他從來沒有對他們許諾過什麼,但是

他利用了他們的愛國精神;他把義大利的國名第一次寫在政治地理上、使伊

利里亞的名稱復活只及給予斯洛維尼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以官方語言的地位顯

然不是沒有用意的。

還值得肯定的是,拿破崙透過他的政治體系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

各民族的發展。儘管他沒有完成義大利和德意志的領土統一,他大大地簡化

了這兩個國家的地圖;他把一部分南部斯拉夫各族人集結在一起,這是自十

四世紀以來從沒出現過的事。①他進行的改革不是無足輕重的:廢除各省自

主、特權和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權、公民平等和國內市場的統一,他創

造了發展政治民族主義必不可少的條件,在這個意義上,他算得上是好幾個

現代民族的締造者之一。但是,這些是與他的意志無關的後果;一個政治家

的行動總是帶有他所沒預見到的一些反應,皇帝沒有逃脫這一共同的命運。

人們可以說,他要把義大利給他的第二個兒子,而建立領土廣大的單位則是

為了便於將來治理擴及到整個大陸的帝國:然而,顯而易見的是,把大陸聯

合在一起,又把它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給皇族成員,這與民族獨立毫無共同

① “巴比倫之囚”原為古代猶太人被迫遷出耶路撒冷達七十年的傳說。十三至十四世紀羅馬教皇與法國國王

展開長期的教權與王權之爭,到十四世紀初,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已敵不過法國國王腓力四世,但未屈服。

1303 年卜尼法斯四世死,在腓力四世的壓力下,紅衣主教團選出克力門五世(原為法國人)繼任教皇,並

將教廷遷至法國南部的阿維尼翁約七十年,直到1377 年才遷回羅馬。史稱“阿維尼翁之囚”,有時也因七

十年放逐而比附為教皇的“巴比倫之囚”。——譯者

① 指十四世紀七十年代后土耳其人入侵巴爾幹半島以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即喪失政治獨立。——譯者

之處。

實際上,拿破崙並沒有與民族思想感情打成一片,無論這種民族感情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