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因作為回訪。拿破崙堅持了自己的條件,同時也同意召開一次會
議,4 月,當普魯士為會議提交了一份正式建議時①,他便接受下來。6 月9
日,國王通知了英國;到這時,戰役已經接近尾聲了。拿破崙從這些談判中
得到的好處是,這些談判招致了亞歷山大對普魯士的不滿。4 月2 日,沙皇
到達梅默爾規勸國王以哈登堡接替察斯特羅;4 月23 日,他誘導國王簽署了
巴滕施泰因協定,從而加強了他們之間的同盟。直到那時,普軍還沒有失去
希望,因為俄軍仍在竭力拯救但澤。可是,這座要塞城市的陷落,以及容克
地主對盟軍過分放肆的行為的抱怨,使得兩國關係忽然冷淡下來。因此,亞
歷山大心中開始模糊地形成了逐漸把他引向提爾西特和談的思想。
奧地利的態度只能促進沙皇這種想法。新宰相施塔迪翁伯爵急欲進攻拿
破侖;但是他斷定,法軍仍然是個勁敵,對普魯士和俄國的野心他也感到不
安。所以,奧國進行備戰,待機而動。自10 月以來,拿破崙就一直在交替
使用著引誘和威脅手段,他建議結盟,但沒有提出別的,只提出以加里西亞
交換西里西亞,並且還堅持要奧國停止武裝。施塔迪翁卻在故意迴避;可是,
1 月間他卻派遣了文森特男爵到華沙與塔列朗談判,而塔列朗毫不費力地使
文森特陷入他的圈套中。施塔迪翁要擺脫其它的談判代表而且還要不得罪他
們則更為困難,他們是:俄國大使拉祖莫夫斯基,跟他一起的還有波佐·迪·博
爾戈,一個效忠沙皇的法國亡命者,以及英國代表阿戴爾。召開和談會議的
計劃及時地使奧國從窘境中解脫出來。3 月18 日,施塔迪翁提出一項調停建
議,4 月7 日經過塔列朗同意,這一建議成為正式建議②。當談判各方都接
受了這一調停建議時,拿破崙卻突然變得沉默起來,他將塔列朗召到身邊,
整個5 月都沒有給文森特答覆。就這樣,拿破崙在奧國出面調停之前就可以
重開戰端,而這是亞歷山大決不能原諒奧國的。
但更令亞歷山大激怒的是英國的態度。福克斯死後,他的同僚仍然在當
權,霍威克勳爵繼福克斯出掌外交部。他們的政策變得越來越顯示出島國的
偏狹性。攻佔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後,公眾唯一關心的是西屬美洲;一些軍
隊被派到了那裡去,對地中海東部沿岸諸國的遠征佔用了可動用的部隊,因
此,沙皇要求英國在大陸發動牽制攻擊,英國就沒有辦到。西西里島本可以
作為一個進攻義大利的極好基地,可是福克斯將軍是瑪麗亞…卡羅莉娜的冤
家對頭,並且也沒有得到增援部隊,他宣佈他自己不能採取任何行動。英國
政府仍然捨不得花錢,它拒絕擔保俄國發行的一筆公債。英國政府的外交也
不夠靈活。它到1807 年1 月28 日才同普魯士簽訂和約,條件是要普魯士從
漢諾威撤軍;甚至在此之後,英國仍故意冷落普魯士。英國駐科尼希斯貝克
和聖彼得堡的大使哈欽森和道格拉斯既不靈活變通又不幹練,並且暴露了他
們自己是拿破崙的熱情崇拜者。最後,內閣於2 月因天主教徒問題而岌岌可
危;國王終於答應撤消宣誓條例,但仍拒絕授與天主教徒較高的軍階,在海
軍中尤其如此。3 月7 日,內閣辭職;託利黨又執政了,並以“不要天主教”
為口號進行競選。政府只是在名義上由波特蘭公爵領導;政府的重要部門又
由皮特的門徒掌握,他們要恢復皮特的對歐洲大陸的政策,並且在政策的實
施中顯示出同樣不屈不撓的決心。埃格蒙特勳爵之子珀西瓦爾,擔任財政大
臣;巴瑟斯特出任商務大臣;特別是坎寧出任外交大臣,以及卡斯爾雷出任
陸軍大臣。然而由於人們不很瞭解這些人,所以他們的上臺並沒有引起人們
注意。坎寧直到5 月16 日才任命萊維森…高爾為新任駐俄大使。坎寧對普魯
士仍然心存疑慮,懷疑它想收回漢諾威以稱霸北德意志;他認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