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滿意的心情指出蘇聯政策中的發展。這種發展使我們有理由作
出這樣的假設,蘇聯已認識了它過去所犯的很危險的錯誤,並且將不會再重
犯這些錯誤。”法國新外交部長斯蒂昂·皮諾乾脆告訴法國外交委員會:法
國政府應該趕快就栽軍問題進行談判,以便從日內瓦會議結束以來的死衚衕
① 赫魯曉夫在1956 年2 月舉行的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最後一天作了一篇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
果》的秘密報告,揭露斯大林所犯的許多鮮為人知的錯誤,引起世界震驚。
中走出。他說:“我們是擁護共處的。。
法國必須和東方各國保持最良好的關係。蘇聯人為了策略方面更大的靈
活性而修正了他們的立場,我們也會無庸爭辯地向他們靠攏,他們做到什麼
程度,我們也做到什麼程度。”摩勒進而要求“在處理德國重新統一問題之
前,必須使裁軍問題取得進展”;而在裁軍範圍內使德國中立化,也成為法
國新的對外政策考慮的問題。
3 月12 日,摩勒訪問了倫敦,與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就新的形勢進行
會商。會商之後,就有訊息說英法兩國準備採取相同立場。阿登納指示外交
部長勃倫塔諾前往倫敦詢問,英國副國務大臣安東尼·納丁告訴他,英國人
的新立場是:德國問題不應妨礙東西方裁軍問題取得某種進展,雖則德國問
題自然也決不應忽視。英法準備在即將舉行的聯合國裁軍委員會小組委員會
會議上,提出一個介乎迄今東方和西方兩種方案之間的折衷建議。
西方三大盟國中僅餘下了美國還堅持著原有立場,即主張德國重新統一
問題、歐洲安全問題和裁軍問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但是,1956 年是美國的
大選年,妥協的傾向是否也將會在美國佔上風呢?美國在英、法的壓力之下
是否會讓步呢?阿登納不能不考慮到這一切。英法的轉變並非僅僅是西方三
國立場不一致的問題,它直接關係到德國的命運,關係到德國重新統一能否
實現。
因此,在英法倫敦會晤之後,阿登納立即給美、英、法三國領導人各起
草了一封信,並委託聯邦德國駐華盛頓、倫敦和巴黎的大使轉呈。信中,阿
登納向三國致意,要求重申過去三國所作的保證,即沒有聯邦德國的同意,
決不允許商定與聯邦共和國的政治、軍事以及它的領土等有關問題。同時,
阿登納請求盟國允許聯邦政府瞭解即將在倫敦開始的裁軍談判的程序,讓它
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為裁軍問題與聯邦共和國的統一與安全問題直
接相關。
儘管阿登納作此強烈呼籲,但他很難改變形勢造就的聯邦共和國政策的
矛盾處境。一方面在法國、英國、甚至美國,要求普遍裁軍的呼聲越來越高,
不僅是由於財政考慮,也是出於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另一方面在波恩、在聯
邦德國,卻必須要執行重振軍備的政策,因為巴黎協定恢復主權是和聯邦德
國重振軍備聯絡在一起的。要重振軍備,聯邦政府需要修改基本法、透過兵
役法,才能實行並取得財政預算中相應的財政支出,這必須要得到大多數德
國人的支援,而在德國人最關心的德國統一問題上,盟國卻再也不願繼續作
出相應承諾,保證首先解決德國問題。阿登納無能為力,只能處於內外交困
的局面之中,這一切的轉變都是在日內瓦會議之後發生的。
1956 年1 月5 日.阿登納度過了他八十歲的生日。聯邦政府為他舉行了
盛大慶典。八十高齡與前不久的一場病令阿登納感到有些擔心。這是他第一
次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畢竟到了這個年紀還依然在政治舞臺上活躍的人並不
多了。阿登納問他的醫護顧問馬蒂尼教授,他的身體能否支援到他可以保證
他的政策能繼續貫徹的那一天。馬蒂尼